近年來,馬鞍山市博望區堅持將黨員教育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著力點,在“點上”發力、“線上”深入、“面上”拓展,推動黨員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點上”發力,促進教育陣地多元化發展。用好鄉村“活動點”。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網格服務工作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三大黨建陣地作用,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定期開展集中學習、交流研討及專題培訓,讓黨員教育入腦更入心、走深更走實。辦好線上“交流點”。依托“博望先鋒”公眾號、微信群等線上平臺,及時推送黨的創新理論、時事政策等教育資源,讓“小載體”發揮“大作用”,引導黨員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把黨的理論作為日常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內容。做好線下“幫扶點”。針對年老體弱黨員和流動黨員實際情況,組建“送學小分隊”,定期開展“送學上門”活動,實現黨員教育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的轉變,確保學習“不缺課”、思想“不掉隊”。今年以來,各村(社區)開展“送學上門”服務300余次,發放學習資料600余本,覆蓋黨員150余人。
“線上”深入,促進學習形式特色化創新。連通理論“輸送線”。堅持以上率下,充分發揮“頭雁效應”,由鎮級包村領導不定期到所包保村(社區)開展專題黨課,示范帶動全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層層講、深入講”,確保黨課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整合鄉村“資源線”。堅持以貼近黨員群眾生活實際為導向,依托“田間課堂”“板凳課堂”等形式,深入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優秀黨組織書記、農業“土專家”“田秀才”等,定期開展理論宣講、基層治理、技術指導等活動,通過送教下鄉、送教入村的方式,有效覆蓋黨員教育培訓“盲區”,讓廣大農村黨員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延續紅色“教育線”。深挖本地紅色資源,通過唱一首紅色歌曲、誦一段紅色詩句、講一個紅色故事的“三個一”形式,讓廣大黨員“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魅力,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今年以來,全區共組織廣大黨員前往橫山抗日英雄紀念碑、費明龍烈士墓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性教育活動120余次,參與黨員1600余人次。
“面上”拓展,保障學習成果持續化顯效。擴大為民辦事“服務面”。堅持把為民服務作為檢驗黨員教育成效的“試金石”,引導黨員將服務群眾的意識向基層拓展,深入了解群眾“疑難雜癥”,在調解鄰里矛盾、開展公共服務等方面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的強大動能。擴大黨員教育“平臺面”。將黨員教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相結合,設立黨員示范戶、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志愿宣講隊,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按照時間節點制定“活動指南”,定期開展政策宣傳、理論學習等活動,用“家常話”講活“大道理”,用“大白話”講透“大理論”,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擴大行業發展“覆蓋面”。充分發揮黨建指導員作用,為非公企業提供“點對點”的指導服務,以黨建促共建方式,激發非公企業發展新活力。利用非公企業資源優勢和人才優勢,組建便民服務、應急搶險等志愿服務隊10余支,引導廣大黨員發揮示范作用、爭當行業先鋒。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