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含山縣堅持把滿足黨員群眾實際需求貫穿建、用、優各個環節,通過打造紅色陣地、加強基層治理、完善服務保障,持續推進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化建設,打造全域覆蓋的黨建圈、方便快捷的生活圈、多元參與的治理圈,為黨員教育“賦能增效”。
聚焦政治引領,強化紅色磁場功能 。建強紅色陣地。聚焦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提升,注重黨群服務中心“紅色”氛圍提升,依托“3+9”含山紅色教育基地,建成含山縣黨風廉政教育展廳等黨員教育基地,創建“藝心向黨”“紅色小板凳”等黨員教育課程,今年以來,累計開展2742場培訓學習。 優化功能布局。深入落實黨群服務中心“五個好”建設要求,制定《含山縣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使用導則(試行)》,按照黨群服務中心“六有”標準,先后“改、擴、建”黨群服務中心49個,以黨群需求為導向,聚焦“一老一小”等群體,調整村(社區)黨組織功能布局103個,提升功能室服務功能。 拓展服務功能。突出黨群服務中心組織功能,規范“三務”公開欄設置,落實“三級”審批制度和“三務”公開質詢機制;利用村鎮現有條件,積極建立村級供銷社,設置生活用品超市、農資超市,發揮清溪鎮白衣村白茶產業優勢,打造共享直播間、村級直播電商基地。
聚力共建共享,強化基層治理功能 。搭建共建服務平臺。多種途徑推動村(社區)黨組織與職能部門、社會力量以“支部共建”的形式整合各類資源,形成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推動共建單位資源下沉,實現服務資源融合和效能放大。 完善志愿服務體系。以黨支部為單元,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匯聚轄區教師、黨員骨干、返鄉大學生等志愿服務力量,建立“志愿服務支隊+志愿隊+志愿分隊”三級志愿服務體系,以村(社區)“兩委”干部為骨干,黨員志愿者為主力,以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室為陣地,成立631支志愿服務小分隊,實現全縣119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612個功能室服務力量全覆蓋。建立共商服務機制。深化“村民說事”工作體系,開展“三務公開”,廣場問政等活動,利用“公房”“小涼亭”“小板凳”等農村社區特色議事點,發揮群眾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打造一批集矛盾調解、政策宣傳、法律咨詢為一體的“小綜治中心”,讓群眾自己集策、決策,探索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
聚效完善機制,強化服務保障功能 。完善“點單服務”機制。建立“點單”式活動體系,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室按照服務對象需求,結合主題黨日活動安排,按月制定功能室活動計劃,各村(社區)黨委每月月初集中發布轄區內黨群服務中心活動計劃。 完善“日常管理”機制。實行基層黨組織陣地“書記”負責制,119名村(社區)黨組織負責人擔任黨群服務中心管理員,由601名“兩委”干部擔任功能室管理員。推行“全崗通”工作模式,加強工作人員業務培訓,推行人員輪崗、業務AB崗等工作機制。 完善“人氣提升”機制。探索建立涵蓋黨群服務中心服務設施、服務活動、服務質量等內容的“人氣”服務評價體系,積極打造“最美”黨群服務中心、“最受歡迎”服務活動等一系列服務品牌,進一步推動基層陣地凝心聚氣。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