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七種能力。這一重要論述是著眼于新形勢新任務對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提出的明確要求,為新時代年輕干部錘煉過硬本領、干事創業、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提供了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新時代的年輕干部只有在實踐中努力提升七種能力,方能展現作為、不辱使命。
在堅守初心中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首要的、第一位的能力,具有壓艙石的價值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對干部的要求首先是政治上的要求”。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堅守初心使命,自覺做到“兩個維護”,才能時時處處保持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保持高度自覺、毫不動搖。要練就政治慧眼,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在政治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及時發現潛在性、隱蔽性、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切實把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要加強理論武裝,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做到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系實際學,切實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在改進作風中提高調查研究能力。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反映出干部的能力、態度和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查研究是從實際出發的中心一環,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也沒有決策權”。有了高強的調查研究能力,才能做到實事求是,才能做到科學決策。要站穩人民立場,充分認識到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最了解實際情況,對存在問題感受最深,對解決問題的辦法最有發言權,真正走好群眾路線,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真正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作為調查研究的主攻方向,帶著問題下,盯著問題走,著力在堅持問題導向中增強把握實際的能力,使調查研究的成果有助科學決策和解決問題。要改進工作作風,弘揚嚴謹細致的調研之風,真正做到“貴耳重目、身入心入”,在求深、實、細、準、效上下功夫,進而達到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在系統把握中提高科學決策能力。科學決策是科學執政的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方法,也是新時代對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領導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樹立戰略全局觀,掌握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統攬全局、把握規律的系統思維,增強工作的政治性、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要堅持求真務實作風,把握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精髓,敢于求真,積極獲取真實情況,并在實踐中認識真理、把握規律,使科學決策擁有現實基礎。要提升民主決策能力,堅持人民立場和人民的主體地位,明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相信人民、依靠人民,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積極推動人民參與公共決策。要提高依法決策水平,樹立法治意識,建立健全法治化、科學化的決策程序和決策制度,建立健全權力體系內部監督和社會、公民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
在堅定信心中提高改革攻堅能力。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能否堅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直接決定著改革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向未來,我們要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尤其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走在時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動力、求突破。要發揚斗爭精神,敢于突破深層次問題和各種固化利益的羈絆,著力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讓社會各界真切地感受到改革釋放的紅利。要堅持實事求是,把干事熱情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使出臺的各項改革舉措符合客觀規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眾利益,因地制宜全面深化和推進改革。要堅持群眾路線,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爭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和廣泛參與,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推進改革的磅礴力量。要抓好頂層設計,處理好膽大和步穩之間的關系,注重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努力使改革在整體推進中重點突破。
在辨識“危”“機”中提高應急處突能力。應急處突能力是干部在高壓情況下呈現出的綜合素質表現,反映得是干部的政治立場、價值取向與戰略決斷能力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外部環境更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今天,辨識“危”“機”關系,提高應急處突能力意義更加重大。要善于主動預判,堅持底線思維,做到關口前移、平戰結合,增強風險意識、憂患意識,著力靠預見性、洞察力和工作經驗來規避各類風險,變被動為主動,努力把風險和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要善于掌控化解,注意平時積累和日常鍛煉,努力成為所在領域的行家里手,通過對小矛盾和局部沖突化解經驗能力的積累,不斷增強見識和膽識,歷練出危機時刻敢冒風險、敢于決斷、分類施策、精準拆彈。要善于總結提高,注重在實戰中及時深度總結反思,全面查找應急處突中的體制機制上性漏洞和障礙,把事后學習的經驗教訓反饋到事前的風險預判和防范中去。
在踐行群眾路線中提高群眾工作能力。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群眾工作能力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最基礎、最核心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年輕干部要提高群眾工作能力。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特別是要立足新時代這個大背景,了解掌握群眾組成結構、群眾思想觀念和群眾利益訴求等方面的變化,統籌、分類、有針對性地解決好群眾的實際問題。要站穩群眾立場,主動地、經常地深入群眾,關注群眾思想動態,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真正獲得群眾的理解、信任、擁戴。要保障群眾利益,暢通群眾利益訴求渠道,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多辦實事好事,真正做到把政績寫到人民的心坎里、群眾的笑臉上。要凝聚群眾力量,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注重運用媒體特別是新媒體宣傳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在互動討論和交流中增強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架起黨群、干群關系的“連心橋”。
在擔當作為中提高抓落實的能力。提高抓落實的能力,是一名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做好工作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可見,抓落實是一切路線方針政策見實效的唯一途徑。要真正吃透上情,認真深入學習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以此為指導學深悟透上級政策精神和意圖,做到知其然和其所以然,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上下結合找到工作落實的有效辦法。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注意將需要從總體上把握的原則要求同自身實際結合起來,努力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推動工作、促進發展的本領。要敢于動真碰硬,堅持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勇于解決前進和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實打實地往前走,不斷通過化解難題和矛盾開創工作新局面。
(作者單位:安徽省教育廳人事處)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