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夏季長江等流域又發生重大汛情,恰逢收官“十三五”、謀劃“十四五”的關鍵時期,戰疫、戰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等一場硬仗接著一場硬仗,對各級地方黨委是重大考驗,對各級黨委辦公室也是重大考驗。
在這一場場硬仗面前,安慶市委辦公室牢記“五個堅持”、提升“五大能力”,以堅強黨性和過硬素質經受考驗,出色完成市委交辦的各項任務,較好地發揮了“堅強前哨”和“鞏固后院”作用。
突出“快”字,提升統籌協調能力。一是反應快。疫情發生后,在市委的統一部署下,立即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辦公室疫情防控領導小組,57名干部職工在正月初二返崗參戰,全員、全程、全面參與疫情防控。二是行動快。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啟動后,連夜發文成立了以“一辦十組”(市指揮部辦公室和綜合協調等10個工作組)為主體的戰時指揮體系,抽調4名綜合文字能力強的干部全程服務保障指揮部日常工作。市防汛Ⅲ級應急響應啟動后,緊急發文通知各地壓實主體責任、落實防汛措施。三是落實快。第一時間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指令要求傳達到基層,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有力保障防疫“五個清倉見底”、防汛“三親自一不準”等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突出“準”字,提升參謀服務能力。一是設準調研課題。根據全市疫情防控形勢的階段性變化,就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基層減負等議題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研;疫情形勢基本穩定后,圍繞企業復工復產、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加強調研分析,提出的意見建議轉化為實施“九個一”管控措施、疫情防控“五個清倉見底”行動、規范填表報數項目、有序啟動工商業復工等決策。二是把準文稿要義。疫情、汛期期間,起草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相關場合講話,堅持弘揚“短、實、新”文風,堅持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講完即止,在有限的篇幅內把該說的說清楚。三是報準經驗信息。暢通渠道,建立信息高效收集、研判、報送機制,編發《疫情防控專刊》60余期,《完善“四大體系”筑牢防輸入防擴散防輸出防線》等多篇稿件被《安徽信息》采用,總結的單元長、聯防長“兩長制”等經驗做法在全國引起廣泛反響。
突出“敢”字,提升帶頭落實能力。一是敢打頭陣。在風險挑戰面前不退縮,深入定點救治醫院、核酸檢測中心、發現疫情的村(社區)調研走訪,深入了解醫療救治、責任落實、防控宣傳等情況。二是敢把關口。機關黨員340余人次下沉大觀區濱江苑社區防疫一線,包保人員登記、體溫檢測、信息報送等防控工作長達60天,協助社區織密群防群控網絡,沒有發生一例社區感染疫情,區、街道、社區送來錦旗表示感謝。三是敢守一線。由縣級領導帶隊、15名隊員組成防汛搶險黨員突擊隊,進駐迎江區龍獅橋鄉紅旗社區江堤,和基層干部、民工一道全天候參與巡堤查險工作,排除管涌、冒泡等險情,時間長達1個月之久,直至取得保衛戰的勝利。
突出“新”字,提升信息化應用能力。一是組織模式新。在疫情防控期間,需要人員少聚集,這對組織會議提出了挑戰。我們對確需召開的會議采用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大力推廣“安康碼”,落實體溫檢測、佩戴口罩等措施。防汛期間,利用視頻會商系統和水利工程視頻監控系統,服務市領導實時調度需求。二是聯絡形式新。指導全市107家單位開通運行全省黨辦系統電子公文安全可靠應用,保障網絡運行可靠、電子公文收發正常。借助涉密公文傳輸系統,通過網絡辦理電子公文20余份,最大程度減少人員面對面接觸和往返跑,保證了人員的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
突出“保”字,提升兜底保障能力。一是從嚴強值守。加強對全市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在崗帶班、外出報備情況的抽查,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對與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相關的文電優先辦理、即時辦理、加快辦理,確保政令指示暢通無阻。二是從細抓防控。聚焦入口管理、測溫登記、車輛和公共場所消毒等重點,制定細化各類方案,開展人員摸排梳理,嚴格落實人員健康管理措施,確保市委機關絕對安全。三是從快備物資。在疫情初發、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緊急拓展渠道,聯系市內各大藥房和省內外廠家,采購口罩、體溫表、消毒液等防護物資。動員上海市安慶商會等防疫專項捐助180萬余元、醫用口罩3萬余副;為結對幫扶社區募集防疫和戰汛物資8萬余元。
(作者單位:安慶市委辦公室)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