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全省組織部長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蕪湖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為根本遵循,以實施新時代“紫云英人才計劃”為抓手,在推動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上積極作為,奮力打造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人才保證。
高站位謀劃人才發展戰略,讓人才強市建設機制更優。規劃引領是人才工作的先導。要全面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提高黨委抓人才工作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最大限度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省域副中心建設上來。堅持黨管人才。頂格推進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設置,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落實黨委(黨組)書記抓人才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強化工作機構建設,加強人才工作力量配備,將人才工作延伸到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健全政策體系。認真貫徹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意見和省委關于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積極融入全省“1+3+N”人才發展雁陣格局。做好市“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任務分解,出臺奮力打造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實施意見,主動承接長三角等先發地區高端人才資源和創新要素外溢,取長補短、發揮優勢,提升人才工作整體水平。“十四五”期間,啟動“3113”人才工程,新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300個、領軍人才1000名、高端人才10000名,累計引進30萬名大學生。強化人才考評。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相結合,優化人才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提高人才發展在綜合考核中比重,科學設置指標體系,開展黨委(黨組)書記抓人才工作專項述職評議,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作為領導班子評優、領導干部評價使用的重要依據。
高標準構建人才引進體系,讓開放引才聚才途徑更廣。人才是第一資源,再怎么重視都不為過。要積極運用市場邏輯、資本力量、平臺思維推進招才引智,實施“雙招雙引”一號工程,推動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打造平臺載體聚才。立足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推進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廣泛開展“以才薦才”活動,靈活運用駐點招引、項目招引、飛地招引、基金招引等新模式,大力招引產業所需人才。推深做實“新學期公開課”“全國百所高校大宣講”“萬名高校學子進百企直通車”等招才引智品牌活動,使更多大學生看好蕪湖、選擇蕪湖、留在蕪湖。實施蕪湖籍人才“鳳還巢”行動,選聘一批蕪湖籍優秀在外人才,授予“蕪湖招才大使”稱號,通過他們宣傳推介蕪湖市發展優勢和人才政策。針對企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樹立“招工即招商”理念,積極搭建為企服務平臺,開展援企穩崗攻堅行動,千方百計為企業招工,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運用市場手段引才。發揮市人才發展集團“強磁場”作用,組建“紫云英”人才獵聘公司,對接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需要,配套制定國內外拔尖人才“一事一議”支持辦法、高端產業人才定制化培養辦法,通過尋獵外包驅動、承辦賽會帶動、風險投資撬動等市場化手段精準獵聘人才。發揮自身優勢育才。深化“鳩茲英才”“蕪湖工匠”等品牌建設,推進“行知計劃”“華佗計劃”實施,在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宣傳文化和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著重遴選培養本土優秀人才。
高質量服務人才隊伍成長,讓人才引領發展動力更足。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要采取給補貼、給榮譽、給資金等管用措施,關心愛護人才成長,穩定和擴大人才隊伍,激發干事創業熱情。實施積極開放的激勵政策。對引進的國內外拔尖人才最高給予1億元項目支持,對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最高給予2000萬元支持,對大學生來蕪創新創業最高給予200萬元補助,對推薦人才在蕪就業的個人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充分發揮人才政策杠桿優勢。實施鄉村人才振興工程。向重點村持續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組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服務團,組織機關在職干部、退休老干部、一線技術專家投身農村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農業主導產業首席專家工作室結對幫扶制度,圍繞農業主導產業每年建設1到3家首席專家工作室,每年每家給予30萬元支持。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加快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開展易企網+系列活動,搭建交流對話、合作互助平臺。實行青年企業家導師制度,選擇知名企業家擔任導師,對青年企業家提供指導、咨詢和建議。高標準建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引進院士、博士后駐站開展產業化研究,幫助企業培養技術骨干,承擔科研項目,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實施能工巧匠鑄造工程。每年組織開展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遴選,對技術能手最高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入選的工作室給予5萬元補助。
高效能推動人才政策落地,讓人才服務保障力度更大。人才要引得進更要留得住。要全面梳理人才政策兌現的流程環節和痛點堵點,持續優化政策兌現流程。協調服務高規格。建立領導干部聯系優秀人才制度,做好做實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以舉辦“暢聊早餐會”為契機,頂格傾聽企業人才利益訴求,頂格推進涉企涉才事項辦理。建立“蕪湖人才綠卡”制度,為重點產業領域專家人才“一對一”配備人才服務專員,在醫療衛生、子女入學、配偶安置、人才公寓、住房公積金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切實讓各類人才在蕪創新有勁、創業無憂。業務歸集高標準。根據“紫云英人才計劃”,制定大學生產業實習補貼發放、青年英才租房補貼發放等26項實施細則,高標細化高層次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學、住房保障、醫療保健等服務保障措施,進一步提高政策業務的精準性和可操作性。政策兌現高效率。以開展“人才政策落實年”活動為契機,不斷完善“蕪湖紫云英人才服務平臺”,發揮市人才發展集團專業化平臺作用,努力使人才政策兌現能像“網購”一樣方便,構建真金白銀支持、真心實意服務的人才發展環境。
(作者為蕪湖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