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門作為選人用人的職能部門,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擔當者、保護擔當者、褒獎擔當者,為那些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以組織擔當引導干部擔當,使敢于擔當在干部隊伍中蔚然成風。
公正客觀評價,善于發現擔當的干部??茖W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能夠發現和激勵那些有干勁有闖勁有擔當的干部,也能警醒和懲戒那些日常工作推諉扯皮、關鍵時刻退縮讓步的干部。組織部門要從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入手,堅持公正客觀評價干部,精準精確識別干部,讓敢于擔當的干部脫穎而出、充分涌現。一要重視日常考核。要定期開展分析研判,通過近距離談心談話、接觸了解,看干部面對改革發展深層次問題時能不能攻堅克難,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時敢不敢頂上去,面對各種歪風邪氣時是不是敢抓敢管,多角度全方位考察干部的擔當表現。二要堅持一線考核。組工干部要多下基層、多到一線,在基層干部群眾和鄉語口碑中了解干部,在脫貧攻堅和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發現干部,使那些堅持原則、埋頭苦干、默默無聞、勇于擔當的干部受到關注,不讓老實人吃虧。三要探索分類考核。針對鄉鎮、部門不同類別的班子,黨政正職、副職等不同層次的干部特點,分別設置各有側重的考核指標,進行差異化考核,改變“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方式,增強考核的精準性、實效性。
精準培養鍛煉,著力增強擔當的能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組織部門肩負培養干部的重要職責,要注重培養干部的專業精神、專業能力和專業作風,涵養干部擔當作為底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能力支撐。一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始終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突出“紅色教育”、“初心教育”、“感恩教育”,強化干部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和責任擔當,讓擔當作為在干部的內心深處生根發芽、根深蒂固。二要補齊能力素質短板。針對基層干部特點,重點培訓扶貧政策解讀、鄉村振興、依法行政、土地政策、生態環境保護、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精準補齊短板,避免學用脫節。堅持“請進來講”與“走出去學”相結合,定期組織干部到先進發達地區觀摩學習,幫助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三要注重崗位實踐鍛煉。崗位實踐是提升能力的最快途徑。要主動為干部搭建實踐鍛煉平臺,對年輕有潛力的干部,擇優選拔到上級機關、發達地區掛職鍛煉;對缺少基層工作經驗的干部,有計劃地安排到脫貧攻堅、信訪維穩、征地拆遷、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崗位磨煉;對工作經歷相對單一的干部,加強輪崗交流,鼓勵多崗歷練,通過給位子、壓擔子,讓他們在實踐中砥礪品質、錘煉作風、提升能力、強化擔當。
強化關心關愛,幫助卸下擔當的包袱。要把嚴格管理干部與熱情關心干部結合起來,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消除后顧之憂,努力增強干部的崗位價值感、職業認同感和工作幸福感。一要從工作上支持。組織部門要做干部的“不請之友”,主動、經常與干部談心談話,不能僅在干部考察、任職和出問題時才談話。要建立健全組織與干部“雙向約談”機制,做好負面情緒疏導,及時為干部釋疑解惑、加油鼓勁,讓他們安心、安身、安業,更好履職奉獻。二要從待遇上保障。充分保障干部按規定應該享有的正常福利待遇,提高福利性政策執行時效,讓干部“干有所得、勞有所獲”。加強機關文化建設,發揮機關工會作用,豐富文體生活,落實體檢、休假等制度,促進干部身心健康。三要從生活上關懷。有的基層干部十分辛苦,顧不上家庭的責任,長期加班加點,超負荷運轉,甚至積勞成疾。組織部門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給他們更多理解和支持,對生活困難、身患疾病、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的干部家庭進行重點關注,給予適當補助,定期開展走訪慰問,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讓具有人情味的組織關懷,成為實干者的心靈依托。
凈化用人環境,充分保護擔當的熱情。選人用人環境直接影響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選人用人公道正派,就能激勵這個地方的干部面對矛盾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承擔責任,最大限度調動干部擔當盡責的積極性。一要樹好導向。要對政治可靠、勇于擔當的干部優先考慮、大膽提拔重用;對遇到問題就搖頭、碰到困難就擺手,明哲保身、碌碌無為的干部堅決調整下來,讓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干部沒有位置。二要造好聲勢。對敢于擔當的先進典型,特別是在脫貧攻堅、信訪維穩、經濟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領域表現突出的干部,要大張旗鼓進行表彰獎勵。積極宣傳通報“讓擔當者上、不擔當者下”的典型事例,向廣大黨員干部釋放“擔當光榮”的強烈信號,大力營造崇尚擔當者、學習擔當者的良好氛圍。三要當好后盾。敢于擔當的干部,往往會觸動小部分人利益,會得罪人,會被誤解和非議,甚至遭到排擠。組織部門要給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在干部觸及他人利益而遭受舉報時,堅決做到及時核實和澄清;在干部因干事受到排擠誹謗時,堅決給予保護和鼓勵;在干部因創新遭遇失誤時,堅決給予理解和支持。要破除“洗碗效應”,貫徹執行容錯糾錯辦法,加強受處分干部使用問題研究,引導更多的干部心無旁騖工作、專心致志干事,堅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現象。
(作者為定遠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