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96年12月的孟鳴之剛過完22歲生日。
2018年12月1日晚上,“剛開始沒人知道是他生日,他自己也不說,后來大家知道后就買來了蛋糕”,和孟鳴之同在一個班的江震回憶道,“當時一個中隊的人都來給孟鳴之慶祝生日。”
出警一天后的他們帶著一身疲憊,迎來了久違的放松時刻。這群年輕的男孩子談天說笑,唱完生日歌后,隊員們讓孟鳴之許愿。那時的他不知道一個月后會發(fā)生什么,他對人生的第22個年頭充滿期待——“他許下的第一個愿望是回到爸媽身邊,為家里蓋一棟新房子,第二個愿望是盡好消防員的義務,明年爭取入黨。”
“1號員是沖在最前面的那一個”
2019年1月18日凌晨,一通報警電話打破了冬季夜晚的寧靜——原來是肥東縣慶超糧油貿(mào)易有限公司發(fā)生火災,一個高約13米的谷物烘干機著火了。“情況緊急,如果不及時處置,會引燃周邊6臺大型機器和附屬廠房,造成重大損失。”
接到電話后,合肥消防救援支隊肥東中隊立即趕赴火場。為盡快控制火勢,戰(zhàn)斗一班副班長孟鳴之和戰(zhàn)友們迅速展開撲救……3時30分許,烘干機外部明火被撲滅,內(nèi)部火勢也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在陰燃,不斷冒出濃煙。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現(xiàn)場煙霧越來越濃,有毒氣體越來越多,施救難度逐漸加大。突然,孟鳴之腳下一滑,從烘干機頂部掉入烘干機內(nèi)部。中隊指戰(zhàn)員立即展開施救,第一時間將他送往醫(yī)院救治。
6時10分,火被完全撲滅。而此時的孟鳴之正躺在醫(yī)院里,危在旦夕。上午11時40分,肥東縣人民醫(yī)院宣布孟鳴之因搶救無效犧牲。
孟鳴之是1號員,同為1號員的江震介紹道:“1號員是水槍手,負責內(nèi)攻,就是要沖在最前面的那一個。”無論面臨怎樣危險的情況,1號員總要沖鋒在前,為其他隊員開辟通道,這對救援工作的作用不言而喻。2015年9月入伍的孟鳴之先后參加滅火救援戰(zhàn)斗1500余次,從高空、水下等各類災害現(xiàn)場救出遇險群眾50余人,沖刺在保衛(wèi)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第一線。
有人問,孟鳴之當消防員四年多怎么出了1500次警,是不是多了?可對于他們來說,這是常態(tài)——他所在的中隊一年出警就有1500次,最多一天出警30多次。就在孟鳴之犧牲的那一天,“隊員們都來不及哭,就已連續(xù)出警11次。”
“他是硬熬出來的”
孟鳴之的家鄉(xiāng)在廣西桂林,從大山走出來的他時刻不忘自己作為家中長子的責任。隊員們說,孟鳴之平時十分節(jié)儉,“從不買高價產(chǎn)品,他一直攢錢,自己身上卻沒有錢,因為總會把錢寄回家。”雖然對自己很“摳”,但孟鳴之對戰(zhàn)友卻很大方,“休假回來會給我們帶很多桂林特產(chǎn)。平時大家口渴,他也會自己掏錢買水。”江震與孟鳴之關(guān)系很好,他眼里的孟鳴之“不挑食,啥都吃”,會在一起出去吃飯時搶著買單,會在半夜出警回來給大家做蛋炒飯?zhí)疃亲印?/span>
戰(zhàn)斗一班班長張銅良眼里的小孟“特別勤奮、特別努力”。他還記得孟鳴之剛來的時候不是頂尖的那一個,但是他后來卻一躍成為“永遠拿100分的那個人”。
孟鳴之每天早上5點起床,收拾好后就下樓跑步。向來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他,“人家跑5公里,他跑8公里”。戰(zhàn)斗三班的班長張林飛清楚記得,有一次,他看到跑完步后的孟鳴之腿不太對勁,“就問他怎么了,他就輕描淡寫地說腫了,我們當時還都想著他怎么跑完才說,跑的時候不說。”雖然張林飛一開始也很疑惑,但后來他就明白了:“孟鳴之就是這樣一個人,什么都是硬扛著”。
從一開始的體能跟不上,到最后比賽總拿一百分,戰(zhàn)友們都說,孟鳴之是“硬熬出來的”。平時訓練時,“別人跑五棟樓,他就跑十棟”,日復一日的訓練鑄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
就這樣,他的專業(yè)和體能訓練項目越來越優(yōu)秀,成為了中隊、大隊乃至支隊的“訓練標兵”。第2年,他就被選送參加了市消防支隊的鐵軍集訓隊。第3年,就被任命為副班長。雖然僅22歲,孟鳴之的身上卻早已傷痕累累。最長的一道傷口,是在訓練時留下的,縫了6針。
還有一件小事也讓大家印象深刻,“他從去年6月開始戒煙了”,中隊長王祥說大家還向他學習,一起戒煙。他當時和孟鳴之打賭,說如果他能在年底完全戒煙,就送他一份禮物。到了12月,他發(fā)現(xiàn)孟鳴之真的不抽煙了。這讓其他戰(zhàn)友刮目相看,“我們都開玩笑說,一個男人能把煙戒掉,還有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呢?”
“我們穿上這身衣服,就無所畏懼”
走進戰(zhàn)斗一班宿舍,映入眼簾的是“沒有一絲褶皺”的床鋪,疊成棱角分明如“豆腐塊”般的被子,干凈清亮的地面……其中,更引人注目的則是一格格柜子里掛著的一套套筆直平整的制服。但孟鳴之的衣柜里只剩一套警服,帽子和腰帶卻不見了。班長張銅良解釋道:“他很喜歡這套衣服,這帽子和腰帶就跟他一道去了。”提到衣服,張銅良說,從前是“橄欖綠”,現(xiàn)在是“火焰藍”,“我們都說要留戀橄欖綠,摯愛火焰藍。”
大概每一個消防救援隊員都深刻理解“時時有流血,天天有犧牲”這句話的含義,但即使面臨生死考驗,他們也仍會沖鋒在前。這也許正如張銅良所言:“我們穿上這身衣服,就無所畏懼。”
孟鳴之參加戰(zhàn)斗以來,不止一次遇見過驚險時刻。2018年8月15日晚上,肥東縣內(nèi)高速公路上發(fā)生嚴重交通事故,一輛滿載32噸硝酸銨的半掛貨車著火。危難關(guān)頭,孟鳴之主動請纓,和戰(zhàn)友們迅速抵近滅火、稀釋降溫,控制災情進一步惡化。即便面對隨時會爆炸的“火藥桶”,他也沒有絲毫猶豫和退縮,而是多次往返前后方,按照指揮部命令,及時滅火。
這樣的險情對孟鳴之來說,顯然是“家常便飯”。在撲救長城家具廠火災、瑤海區(qū)汽配城火災等事故中,他第一個沖進濃煙滾滾的火場,連續(xù)奮戰(zhàn),成功滅火。在處置抗洪排澇、氨氣泄漏等災難中,他面對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時,挺身而出,從不畏難。
孟鳴之犧牲后,應急管理部追授孟鳴之同志為烈士,消防救援局追記孟鳴之個人一等功,共青團安徽省委追認他為省五四青年獎章,省消防救援總隊追認他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正如孟鳴之在入黨申請書里所寫:“作為消防隊員,我們的命運早已和黨、國家和消防事業(yè)緊緊拴在了一起,忠誠于黨、奉獻于消防事業(yè),是我們永不改變的初心,也是我們始終如一的使命。”□
責任編輯:史洪芳 李媛媛(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