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勛,出生于1903年,四川高縣人,早年在宜賓、成都讀書時參加學生運動,結識了吳玉章等人,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從事革命活動。后因遭到軍閥通緝,于1922年底到北京讀書,1923年進入國民黨和共產黨合辦的上海大學學習。在這里,他先后聽過瞿秋白、蔡和森、惲代英、張太雷等著名共產黨人的課,系統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4年在上海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他積極參加上海革命群眾的反帝愛國斗爭,在斗爭中被選為上海學生聯合會代表和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同時他還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參加領導了上海工商學聯合會(中共領導下的統一戰線組織)的工作,推動了聲勢浩大的罷課、罷工、罷市斗爭。1925年至1926年,先后主持召開了第七、八屆全國學生代表大會,對推動全國學生運動,起了積極作用。 1926年秋,他受黨派遣來到武漢,擔任過中共武昌地委組織部長、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不久又被派到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春,與師長率兩個團繼續北伐,在河南上蔡戰役大敗奉軍,后又回師武漢,參與平定夏斗寅叛亂。同年7月參加討蔣。8月1日帶領部隊參加南昌起義,被任命為第11軍第25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起義部隊南下廣東途中,李碩勛與師長周士第共同參與指揮會昌戰役并取得勝利。 同年10月,起義南下部隊一部由朱德率領到達贛南會昌一帶,李碩勛受朱德委派,赴上海向黨中央請示工作。他日夜兼程,風餐露宿,到達上海向黨中央匯報了南昌起義軍在贛湘粵邊艱苦轉戰的情況。后被黨中央留在上海從事黨的白區工作。1928年4月,被黨中央派到武漢工作,因被敵人注意無法與黨組織接頭而返回上海,先后被任命為中共江蘇省委秘書長、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軍委書記,后又任浙江省委代理書記。1929年春再回上海,任中共滬西區區委書記。同年秋改任中共江蘇省軍委書記,和省委書記李維漢一起領導江蘇的武裝斗爭,發動和領導了蘇北的農民起義,把蘇北南通、海門、如皋、泰興等地的農民武裝統一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4軍。1930年任中共江南省委(江蘇、安徽、浙江和上海市)軍委書記。 1931年5月,中央決定調他去中央革命根據地任紅七軍政委,他愉快地接受任務,取道香港,轉赴紅七軍。當時,中共廣東省委設在香港,迫切需要大批干部。為此,省委特別請求中央把李碩勛留在廣東省委。中央遂任命他為廣東省軍委書記。同年7月,他在去瓊州(今海南島)檢查指導工作途中,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 在獄中,敵人對他用盡酷刑,妄圖從他口中掏出黨的機密。但他忠貞不屈,不論敵人如何嚴刑拷打,除了“我是共產黨員”的回答外,沒有讓敵人得到一絲一毫的東西。敵人打斷了他的腿骨,打爛了他的皮肉,但摧不垮他的浩然正氣。他在獄中給妻子趙君陶寫信,表達了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對妻兒的至深情感、無限期望。 1931年9月中旬的一天,李碩勛被國民黨反動軍警押出監獄。由于他的腿骨被打斷,不能行走,敵人用竹籮把他抬到刑場。這位鐵骨錚錚的共產黨員慷慨赴死,從容就義,年僅28歲。新中國建立后,朱德為烈士題跋:“碩勛同志臨危不屈,從容就義,是人民的堅強戰士,黨的優秀黨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