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自治區賀州市鐘山縣紀委辦公室。
三張辦公桌整齊地排放著,正對門口的那張桌子上擺放著厚厚的一堆案卷。因為無數次地翻閱,案卷里紙張的邊緣已出現了一些參差不齊的缺口。
案卷的旁邊放著一個舊式的手電筒和一支黑色水性筆。水性筆看起來有些“與眾不同”,因為這支筆的筆頭上還套著螺絲帽。
這些物品,是鐘山縣一位普通紀檢干部的特殊“工具”:用螺絲帽增加的重量壓住顫抖的右手,可以保證字跡的清晰。手電筒則是走夜路辦案的必備照明物,微弱的光能夠支撐他走很長的路。
這位紀檢干部叫鐘世才。在身患重病的日子里,他仍然利用這些工具在堅持工作。
鐘世才,現任鐘山縣紀委正科級檢查員,從事紀檢監察工作18年來秉公執紀、嚴于律己,為基層的群眾解決利益相關的問題。2006年3月,他被診斷為淋巴癌晚期,在身患重病的日子里仍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用忘我的工作精神踐行了“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貼心人”的錚錚誓言。
“群眾利益無小事,絕不能讓他們失望”
對群體性上訪事件和一些棘手的案件,鐘世才不躲讓不回避,通過不折不扣的履行“承諾”真正為群眾辦實事,因為在他的心里群眾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
2003年3月,鐘山縣紀委接到群眾舉報,反映碧溪山村移民代表貪污龜石水庫移民款問題,鐘世才看到后馬上成立專案組對此事進行調查。碧溪山,在鐘山和富川縣的交界處,地勢非常險惡,從縣城到村里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可以走,路邊都是陡峭的山坡。鐘世才帶領專案組進村找村民了解情況,由于路段狹窄車輛等無法進入,他們走了10幾里山路,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到了村子里,可是由于白天村里人都出去務工調查的計劃沒有實現,專案組無奈下只得返回。回到單位后他們研究另一套方案,鐘世才提出:“既然白天很難找到人,那我們就晚上過去找。”聽到這里,有些同事產生了畏難情緒,覺得那里的地勢非常危險,白天走過去還覺得心有余悸更別說晚上了,還是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了解,簡單的做個了解。鐘世才堅決不同意,他說:“我知道夜間走山路很危險,但是群眾利益無小事,他們向我們反映這件事情是出于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只有親自調查取證查個水落石出才能給村民一個交代,而我也會盡全力保證大家的安全。”其他的同事聽到鐘世才的這番話后再也沒有提出異議。第二天晚上鐘世才帶領專案組成員再次進村,找移民逐一了解情況,他們離開村子時已經是夜里11點多,本來就險峻的山坡在黑夜里變得更有些可怕,更糟糕的是出村的路上還有很多蛇出沒,為了其他人的安全,鐘世才拿著自己的舊式手電筒走在前面替同事引路,還不時的用一根長長的木棍驅趕腳下的蛇,就這樣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走著,回到縣城時已是深夜1點鐘。專案組這次的夜訪移民取得了辦案的第一手材料,也終于查清移民代表貪污移民款的案情并將此案移交到縣人民檢察院。最后每一個移民都得到了自己應有的移民資金。
事后同事們都說,鐘世才是一個稱職的紀檢干部,在他看來只要能夠維護群眾的利益自己犧牲再多都是值得的。
“我是老紀檢我不怕,辦案就要辦成鐵案”
查辦案件是紀委監察機關的天職,鐘世才從事紀檢監察工作18年來不怕邪惡威脅,不被關系左右,是一個敢辦大案、能辦大案的人。
2001年的一天,鐘山縣紀委收到一封舉報信,舉報的內容是縣交通局黨某部門李某某私設“小金庫”、貪污私分公款的案件。縣紀委馬上成立專案組對此案進行調查取證,時任審理室主任的鐘世才也是專案組成員之一。案件的調查隨即展開,但鐘世才接到的威脅恐嚇電話也越來越多,讓他在關于李某某的案子上“放聰明一點”。同事們都為他的安全擔心,建議查查就算了,但鐘世才卻說:“查案就要查個水落石出,辦案就要辦成鐵案,我都是個老紀檢了,不怕,只要我們實事求是的辦案就是對群眾的負責。”經過半個多月的調查取證專案組掌握了確鑿證據,最后李某某受到開除黨籍和公職的處分。鐘山縣委也以此案為典型,開展警示教育,使私設小金庫的不正之風得到有效遏制。
鐘世才的辦案觀念里沒有案件大小之分,也沒有官位高低之分,即使在查辦比自己職位高的官員時也敢“拿雞蛋碰石頭”。1999年的一天,鐘世才接到群眾舉報某局的領導行賄受賄,他找到這個局的領導調查情況,誰知這位領導很狂妄的說:“我和你們領導平起平坐,你有什么資格和我談話!”鐘世才沒有被他的這種架勢嚇倒,而是鎮定地回答他:“你現在是我的監督對象,我現在是在代表組織再和你談話,你不要耍什么派頭。”鐘世才有理有據地回答,令這位領導張口結舌。他隨即向鐘世才道歉并積極主動的配合談話。
“做為紀檢干部,不能多拿公家5元錢”
紀檢監察干部在監督別人的同時更要做遵守紀律的模范,要嚴以律已,以身作則,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鐘世才作為一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從方方面面要求自己,不僅保證了自己站的直行的正,還為其他人樹立了一面鏡子。
2001年9月的一天,新任縣紀委辦公室主任的鄧杰正在辦公室處理手頭工作,鐘世才拿著一張餐票給鄧杰簽字報賬,鄧杰接過報銷單一看,上面貼著三張手撕發票,票值分別是50元、20元和10元,總計80元整,這是鐘世才中午接待幾個鄉鎮紀委干部的消費,事先也已報告辦公室。她沒有過多過問,拿起筆就簽“屬實”。鐘世才接過已簽的餐票馬上對鄧杰說:“這個不對,我實際花的是75元,因為飯店沒有5元的發票就開了一張10元的,你還要寫上實報75元才對。”鄧杰說:“多5元錢就算了,寫上實報75元財務也不好入賬。”鐘世才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非常嚴肅的說道:“不行,我是紀檢干部,我不能多拿公家5元錢,您一定要寫上實報75元。”在他的一再堅持下,鄧杰只好寫上“實報75元。”鐘世才這才放心的拿著餐票去報銷。
在采訪的過程中,鄧杰再次和我們提起這張“80元餐票”的故事,她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而這位老紀檢干部的以身作則也真正的為自己樹立了一面鏡子。
不是兒子勝似兒子 岳母叫他“我的小鐘”
工作中的鐘世才是一個兢兢業業、勤懇實干的好干部,在生活中也是岳父岳母的貼心好女婿,他數年如一日的細心照顧癱瘓的岳父岳母的事情在當地也傳為一段佳話。
從1985年結婚那天起他就擔負起了照顧岳父岳母的責任,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來對待,每一件事都照顧的細致入微。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0年時岳母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股骨斷裂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鐘世才除了每天完成單位的工作之外還要照顧好岳母的衣食起居,喂飯、擦澡、都是鐘世才親自來做, 老人逢人便夸:“我的小鐘比兒子還要好呀。”在他的照顧下岳母的身體也有了明顯的好轉。然而,2003年不幸又降臨到鐘世才家,岳父因病也癱瘓在床。面對兩個癱瘓的老人,鐘世才沒有抱怨,堅持每天給老人喂飯喂水、擦身換衣。為了照顧兩位老人,能不去的應酬他肯定不去,如果是在推辭不了的,他總是先回家煮好飯菜,喂好老人再去參加。在鐘世才夫婦的細心照料下,兩位老人臥床兩三年,直到逝世,身上從未生過褥瘡,總是干干凈凈。
鐘世才的妻子說,她從未見過丈夫和兩位老人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架,總是能夠滿足老人的任何要求,人們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自己的丈夫對兩個老人的照顧一直沒有放棄過,他做得甚至比自己還要好。而丈夫卻說盡孝是人的本分,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讓我回崗位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同事眼中的鐘世才一直是有著充沛精力、工作動力十足的人,雖然不善言談但是每當看到同事的時候總會露出憨厚的笑容,大家只是沒想到這種笑容現在卻很少再看到……
2006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一天,鐘世才早早的來到辦公室給同事們拜晚年,一位細心的女同事發現他耳根處有腫塊,整個面部也有些浮腫,便勸他先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趕快去醫院做個檢查。幾天之后檢查結果出來了:他患的是淋巴癌。
鐘世才不得不放下工作住院接受治療,但是在治療的日子里他儼然沒有把自己當成病人看待,總是惦記著因為自己匆忙住院而沒有完成的工作。
有一次,經常和鐘世才辦案的幾個同事到醫院去探望他,看到鐘世才越來越瘦弱的身體和因化療而漸漸脫落的頭發他們心里充滿了憐惜,有的女同事在一旁忍不住偷偷的掉淚。而樂觀的鐘世才看到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同事非常高興,熱情的招呼他們坐下聊天。他告訴同事們自己還有哪些是沒有處理完的案子,應該按照怎樣的程序辦理,這些都要盡快完成才行,但在長長的聊天中卻絲毫沒有說自己的病情如何。在離開病房的那一瞬間同事們又一次哽咽了,嘆息道:“他就是太放不下工作啊。”
鐘世才在醫院治療的日子里,同事們總是會發信息鼓勵他,而他在身體舒服的時候也會回一個長長的短信:“好的,信息已收到,謝謝你們的關心,我會堅持住,我還要回到工作崗位上干我的本分活。”
2007年7月,身體剛有好轉的鐘世才就要求回單位上班,領導多次找他談話讓他在家休息他執意不肯,他說:“我有病在身干不了大事了但是可以幫助同事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好呀。”領導也為之動容,再也說不出反對的意見。
從這以后,鐘世才為了按時到崗每天都要稍早一些起床,爬上位于單位四樓的辦公室,然后做到自己的辦公桌前開始一天的工作:幫辦案同事“出點子”、看賬本、整理東西。鐘世才說,只有讓我工作著我才能感覺到踏實。
由于身體虛弱雙手經常打顫,寫字時筆也不聽使喚,他就在筆上套了一個大螺絲帽,增加筆的重量,這樣他就能寫學習筆記和工作記錄了。
鐘世才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綠色的記事本,里面記錄了2008年3月6日到2009年8月10日的學習筆記,內容有十七大報告有關內容的學習,也有繼續解放思想的摘記。另一本棕色封面的《工作手冊》記錄了從2007年12月18日到2009年10月26日的工作內容。那些看起來歪歪扭扭,猶如蠕動的小蚯蚓的文字都是鐘世才用那支螺帽套住的筆寫下的,密密麻麻的字跡不僅僅是他對工作的點滴記錄也滲透著他對紀檢工作的無限熱愛。
采訪快結束時,記者問了鐘世才一個看似簡單但卻意義深刻的一個問題:“這些年來你覺得自己做得最成功的事情是什么?”鐘世才想了想說道:“我覺得自己十幾年來始終堅守著這份事業,始終兢兢業業、誠誠懇懇的工作,在辦案中沒有冤枉一個好人也沒有放過一個壞人,這或許就是我最成功的事情吧。”
這是一位普通基層紀檢干部的最真誠的表白,他也用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人生態度詮釋著自己對紀檢監察工作的忠誠!(劉紅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