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北京軍區某防空旅導彈測試工程師楊菊忠接到一個電話——由他主持編寫的我軍第一部防空兵旅團訓練大綱正式通過了總部和專家的評審,這是他和戰友們400多個日夜合力攻關的結果。消息傳來,編修組的成員乃至全旅上下無不歡呼雀躍,從不輕易流露情感的楊菊忠忍不住淚眼蒙蒙。
編寫這部防空兵旅團訓練大綱,楊菊忠付出的艱辛努力是他當初并未想到的。
為了集中精力干好這項工作,楊菊忠把一張行軍床搬進了辦公室。光是防空信息化方面書籍和世界發達國家防空兵現狀知識,他就研讀了一個月時間。信息化作戰理論、復雜電磁環境知識等數百種與信息化訓練密切相關的書籍資料堆滿了不大的空間。他每天只睡4個小時,困倦至極才在床上躺一會兒,一睜開眼就爭分奪秒地研讀、草擬。在緊迫的時間里,他還先后20余次赴總部和防空兵指揮學院取經、到全軍多個防空旅廣泛調研,最終確立了防空兵旅團訓練大綱總體框架結構。
對于楊菊忠和他的編修組成員來說,這部防空兵旅團訓練大綱編寫時間緊迫、經驗不足,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那段日子,人們常??吹綏罹罩肄k公室窗口的燈火通宵不熄,沉吟思索的背影佇立窗前。清晨分工碰頭會上,看到墻角剛剛收起的行軍床、塞滿煙頭的煙灰缸和他浮腫充血的雙眼,戰友們知道楊菊忠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就是靠著這股韌勁,這個從山溝里走出來的農村娃,24年后的今天已成為一名防空部隊信息化專家。
2000年部隊首次測試國產地空導彈能不能抗擊巡航導彈,楊菊忠時任導彈營營長。當時只有中專學歷的他心里特沒底,經請示旅里同意,他遠赴相關科研院所登門求教。他隨身備著紙和筆,看到墻上的圖紙就快速描繪下來,聽到專家說到點子上了,趕緊記錄下來。他借來巡航導彈的資料片,一遍遍研究巡航導彈的飛行特性和出沒規律,并把所有記錄全都整理裝訂成冊。半年下來,演算草稿和記錄足足堆了半米高,他終于推導出了“某型地空導彈抗擊巡航導彈射擊公式”,創造性地提出導彈易受地物干擾難題的解決方案。
塵土飛揚的大漠,實彈射擊開始了。4發導彈全部命中目標!他率領的導彈營開創了國產導彈成功抗擊巡航導彈的先河。
如今,楊菊忠已連續13年參與全軍信息化建設重大任務。憶及當年拜師學藝的日子,他說那是自己一輩子都受用不盡的財富。那時防空旅還沒有導彈行家,每次導彈發射都少不了請科研院所和廠家的專業技術人員做“保姆”。這使他這個“老兵”很尷尬:“穿便服的專家打,穿軍裝的我們站著看,丟不起那個人吶!”
24年矢志不渝!防空旅的裝備換了一批又一批,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以楊菊忠的年齡和學歷,本該已經被淘汰了好幾茬??伤谛畔⒒顺敝屑ち饔逻M,實現了一次次了不起的人生跨越。(郭建躍 通訊員 武元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