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向上的馮協。(資料圖片)
用生命奏響的師魂頌 ——記為救落水學生犧牲的特崗教師馮協
今年的八月十五,鄭州的天氣分外陰沉。
9月17日,星期五,教師節剛剛過去一周。在河南省桐柏縣程灣鄉中心小學,剛剛參加工作18天的特崗教師馮協沒有休息,她要趁周末時間,到學生家走訪,利用家訪多接觸學生。途中,馮協路過學校附近名叫十步河的地方,突然聽見呼救聲,原來是自己班里的男生陳斌意外跌落河中。她毫不猶豫地跳進水中,用盡所有力氣將陳斌推向了岸邊,自己卻因體力不支沉入水中。當村民趕來將馮協救起時,她已經永遠閉上了眼睛。
“馮老師,您快醒來呀!”出事的河邊,十幾個孩子跪在馮協的周圍哭喊著,救人的村民也不住地流淚。然而,除了河面上留下的幾圈漣漪,他們再也看不到馮老師親切的笑容了。
學生:“她是我們的知心姐姐”
馮協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今年6月畢業于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下半年考取了特崗教師,8月30日剛剛到所分配的河南省桐柏縣程灣鄉中心小學報到上班。短短18天的教書生涯,愛說愛笑、樂于助人、心地善良的馮協已經成了孩子們心中的“知心姐姐”。
“雖然她來這里的時間很短,可她一直把這些留守兒童看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無論是教學中,還是在平時生活上,她都很關心照顧這些學生。”曾和馮協住在同一宿舍的二年級數學教師李倩青回憶說,“學生們有什么事情總會跑到辦公室找馮老師,問這問那的,讓我們這些同事既羨慕又佩服。”和馮協一起分配到程灣鄉中心小學的有6名特崗教師,提起馮協,他們都是滿臉的佩服和惋惜。
在五(1)班,被馮協救下來的學生陳斌一言不發,兩眼充盈著淚水。陳斌今年12歲,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孩子這幾天一直在鄉鎮上的舅媽家里住。事情發生后,我一邊讓孩子的大姨和舅媽帶著孩子到馮老師家中,一邊和孩子的媽媽連夜從北京趕回來,到馮老師家中進行悼念。”在外打工的父親陳新付感動地說,“孩子的命是馮老師給的,孩子落水,老師二話沒說就下河救人,這太讓我們感動了!”
性格比較內向的12歲寄宿生雷順意說:“每次上體育課,我們都會拉著馮老師和我們一塊玩丟沙包。29個學生加上馮老師,正好分兩隊,大家玩得非常開心。我以前怕老師,上課怕回答問題,可馮老師和我們一起上體育課后,我發現老師也這么小孩子氣,也貪玩。所以,從那一節體育課后,我再也不怕老師了,上課敢回答問題了,也不開小差了。”
在剛剛過去的教師節里,對這位“知心姐姐”,孩子們都毫不吝嗇地送上了祝福:“祝愿老師萬事如意,越活越年輕!”“祝愿老師工作順利,開心每一天!”“老師,你真漂亮,我祝福你!”……
為此,和馮協一同來到程灣鄉中心小學任教的杜小麗,還特意送上了給馮協的祝福卡:“協,你活潑開朗,學生給你送了那么多祝福,你真幸福!”
校友:“她是我們的好榜樣”
中秋節后,鄭州大學新生開始軍訓,也正式開始了大學的學習生活。在新生們心中,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楷模。4年前的這個時候,他們的學姐馮協也和他們一樣,在這里認真地做著每一個訓練動作。現在,這個學姐的名字已深深印在了他們每個人的心里。他們在為馮協沉痛惋惜的同時,更為有這樣一個英雄的學姐而感到驕傲。
在2006年新生軍訓期間,馮協已經走進了輔導員魏南楠的視線。在魏南楠的眼里,馮協相當優秀:學習刻苦,成績優良;生活樸素,自立自強;尊敬師長,樂于助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4年里,馮協沒有請過一次假、缺過一節課。
雖然馮協家庭貧困,但在申請國家獎助學金時,魏南楠辦公桌上高高摞起的申請書里從來沒有馮協的。魏南楠很疑惑,曾多次通過班委了解,甚至直接找她談話詢問,但馮協卻說:“班里貧困的學生多,盡量把機會讓給他們吧。”
然而,當其他學生衣食無憂地在教室里看書時,馮協卻需要為了生活去奔波。馮協的好友張席告訴記者,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馮協經常抱著數本厚厚的英語字典奔波于各個宿舍推銷出售,在風中蹲在校門口賣立體畫,在學校食堂勤工儉學,在每一個假期打工賺取學費。
在生活上,馮協永遠都是最儉樸的。她身材高挑,但是她的衣服大都很小,十分不合身,因為大部分都是她姐姐的衣服。女孩子愛美,可她買的潤膚霜永遠都是1塊錢的“皮皮狗”,室友都勸她買那種十幾元的潤膚液,這樣對皮膚會好一些,但她總是笑著說“習慣了”。
盡管自己過得艱苦,可馮協為別人考慮得更多,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捐款都少不了她的份。宿舍里經常會有一些飲料瓶和廢紙堆在角落,每次都是她收拾整理,賣給收廢品的阿姨,然后把錢交給寢室長當寢費。室友生病,她送去看病,還幫室友買飯打水。
馮協上學時所在會計系的系主任張欣告訴記者,馮協是個非常愛讀書、有夢想、有才華的女孩,學校圖書館是她的最愛。偶爾有人看到馮協在寫小說,她總是不好意思地遮起來,但在要好的同學那里暢談理想,談自己小說中的人物時,卻總是神采飛揚。馮協很喜歡日語,就自學日語,并到外語系旁聽日語課,每次回家,她的日語課本都必定在行李中。她原本不會打字,后來,她在圖書館里借了本書,自學了五筆打字……
“過去的4年里,我是她的老師;現在,她是我的榜樣,她是我們全體師生的榜樣。”魏南楠的話代表著師生們的共同心聲,“馮協用生命詮釋了‘人民教師’這4個字的偉大含義。”
父母:“她是我們的好女兒”
“協兒是個好女兒,就是走得太早了,沒來得及給她過世一周年的奶奶燒個紙、磕個頭。”9月26日是馮協的奶奶一周年忌日,馮協的父親馮自謙擦著眼淚說,“協兒自小就和奶奶走得近。我為了生計,一有空就得去周邊鄉鎮打個零工,倒是協兒和她的姐姐博兒經常在放學后給奶奶燒飯、打水、洗腳,冬天給她暖腳,夏天給她擦身子,比我這個做兒子的還孝順。”
2008年冬天,姐姐馮博大學臨近畢業。因為父母和弟弟都在廣東靠撿破爛賣錢維持生計,她便去了廣東實習,家里就剩下寒假在家的馮協一個人照看80歲的奶奶。那年的冬天異常寒冷,還發生了雪災,家里的水缸都結冰了,井里的水到了早上會被凍得結結實實,根本抽不上來。每天晚上,馮協都要把井里的活塞拔了,到第二天早晨再安上。
家里房子年久失修,下很小的雨雪都漏水,馮協早晨6點起床到屋頂上掃雪。有時夜里下大雪,她擔心積雪多了掃不動,就半夜起來掃雪。不管天氣好壞,她堅持在家為奶奶燒火做飯、洗衣洗碗。那年,她的手凍得皸裂了,一碰水就針扎般地疼。
“9月23日,孩子要下葬了,我才知道自己的二娃兒沒了。孩子他爹是瞞不住了才告訴我實情的。我知道他們是為我好,怕我常年生病的身體經受不住打擊。”母親張國珍,一提起女兒就泣不成聲,“娃兒每次放學回來,都來到我床前問長問短,不斷安慰我,還給我講自己上學的事情,講笑話逗我開心。現在娃兒走了,他們不該不讓我見她最后一眼,送娃兒最后一程。”
“從小學到高中,為了省路費,不論春夏秋冬,我和妹妹都是合騎一輛自行車上學。你馱我一程,我載你一段。我考上大學后,妹妹考入了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會計系財務管理專業,可她不敢給爸媽看錄取通知書,怕家里沒錢供她上學。在爸媽的逼問下,她才拿了出來……妹妹上大學后,一方面勤工儉學,一方面閱讀了大量書籍。她利用課余時間寫小說,成為了廣州一家數碼科技公司的簽約作者。她以筆名韓幽莫塵發表的《傾國傾君》,已經寫完并在3G書城網站上發表。第二部《我穿我書誰為主》已經寫好了提綱,可惜她沒來得及寫就走了。”馮協的姐姐馮博呆呆地述說著妹妹過去的點點滴滴。
馮自謙指著家里那臺擺放在茶幾上的電腦告訴記者,那是馮協畢業前夕,他為了滿足孩子寫小說的愿望,花600元買來的二手電腦。孩子感動得直掉眼淚,說爸媽為她付出的太多了。“閨女總心疼我們為她操心受累,可她是太能吃苦了。”馮自謙似乎在自言自語地說,“閨女啊,你要是能回來,爹愿意再開上咱們的小三輪,送你到你想去的地方,哪怕只送一程也行呀!”
“參加工作才18天,她就離開我們而去。她雖然走了,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足以讓我們受益一生!”馮協生前的同事,同樣是特崗教師的杜小麗說,“不論怎么樣,她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要好好地替她延續她的生命,帶著她未完成的夢想一直走下去!”
鄭州大學升達學院的一名學生激動地說:“在特崗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在短短的18天,她為學生駐留了一生。這一天,她帶著對職業理想的渴望,帶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帶著學成歸來、回報家鄉的遺憾,帶著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真情,走了,走得那么堅定、那么美麗。”
一位網友發帖贊嘆道:“馮協心靈的純美,已經深深烙進我們的靈魂,永遠不能忘懷。她就像玫瑰,雖過早凋零,但余香悠長……”(郭炳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