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潛心研究管理,構建了高效運作的安全生產經營精細化管理模式,推動采煤工作一年一個新臺階;
他,帶領綜采二區1995年至2009年的十多年間沒出過重傷以上事故;在歷年省、市、集團公司的質量動態檢查中優良品率均達100%;
他,無論是使用MG-150型有鏈采煤機,月產原煤4.2萬噸,使用4MG-150采煤機,月產5.6萬噸,還是使用XY26型懸移支架,月產5.8萬噸,均創全國同類機型月產最高記錄。
地層深處顯身手
地下深處六七百米的礦井,是常人難以想像、充滿危險的地方。對采煤工人來說,這里卻是他們奉獻青春、創造價值、成就尊嚴的舞臺。1979年,18歲的王其華懷著改變命運的美好愿望,從農村走進百善煤礦當了一名采煤工。
王其華以礦為家,以煤為業,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力求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重活、臟活、辛苦活搶著干,下班后又往技術員家串門了解井下采煤經驗,學習各種煤礦知識……憑著這股鉆勁,不到半年他就成為一名技術熟練的采煤工。井下采煤工作艱險繁重,可王其華還是咬著牙挺了過來,并一步步走上采煤隊長、礦區副區長、區長崗位。身份雖然在不斷變化,可他始終沒有離開井下第一線。
2005年初,恒源煤礦上馬第一套綜合機械化采煤設備的重任壓到王其華的肩上。投資3700萬元的先進項目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可是從普采工序轉為綜采,管理套路要從零開始。王其華多次派人赴任樓礦、百善礦實地學習,并自購教材,制定了支架工培訓的“三步走”規劃:10天內學會綜采工藝管理和支架工基本操作技術;20天內熟練掌握支架操作技術、維修內容、完好標準;30天內熟練掌握綜采工藝中支架工的各項操作技能及質量標準。“步步緊逼”的各項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員工綜采技能素質,采煤二區迅速完成了隊伍轉型、管理轉型,實現了從普通采煤向綜合采煤的轉變,夯實了綜采高產高效的基礎,創造一個個奇跡:當年5月份Ⅱ614綜采面首采就取得超過10萬噸的佳績,8月份又實現安全生產原煤15萬噸的優異成績。
創新能手善創新
2007年到2009年,采煤二區連續3年實現“零工傷”。在歷年省、市、集團的質量動態檢查中,區優良品率均達100%。這個區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先進集體”稱號,連續5年被集團評為“優勝集體”、“紅旗集體”。
成績和榮譽的獲得絕非偶然,這是王其華運用現代科學的管理手段、帶領全區員工不懈奮斗的結果。
煤礦管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早在2004年,王其華就在全礦率先推行“三工并存、動態轉換”的用工激勵管理模式。每天收工后,員工面對面評出質量標兵、后進員工各一名,其余為合格員工。工程質量標兵、合格員工、后進員工并存,實行流動評比、每月綜合評比,重獎重罰,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就是從那時起,集團以采煤二區為試點單位,推行精細化管理,王其華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了獨具特色的“數字化”精細化管理模式:“四三二一”結構分配制度和“二三一”監督管理機制。
“四三二一”結構分配制度,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安全占40%,任務占30%,質量占20%,技能占10%;“二三一”監督管理機制,就是實行二級自查自糾、三級驗收和一級監督,實現了管理上的“滴水不漏”。
“滴水不漏”的管理模式被集團公司推廣應用,“以實績論英雄”、“煤礦變成‘賽馬場’”,管理由被動轉主動,從粗放變精細,礦區現狀迅速改變。王其華也被譽為“礦區管理的創新能手”。
準備區創新輝煌
過去干采煤時,能上綜采的工作面條件都是比較好的,安全系數相對較高,而生產準備工作從地面到井下,始終跟綜采大件打交道,拆除、打運、起吊大件等處處都有安全風險,而且當時的生產準備區安全生產形勢極為嚴峻。
最初,王其華的心里還是有些想法的,但他迅速轉變思想,適應新角色,他打了個形象的比喻:“我以前干采煤時,就好比一個‘美食家’,現在干生產準備,就像是個‘大廚’,我要把‘菜’做好,為采區做好準備!”
王其華首先想到的是要理順生產關系。針對生產準備工作工序多且繁雜、戰線長等實際情況,他大力推行“專業對口、定員定崗”管理,在對全區員工的特長、性格、技能水平等一一進行摸底排查的基礎上,實施“定編、定崗、定員、定兩量(定工作質量和工作數量)”工作法,把比較精通某一專業工序的員工編制成一個小組,人員相對固定,長期專門負責這一工序,這樣一來,工作責任明確,員工互相熟悉,有利于相互協作,大大降低了人的不安全因素。
他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每月從總工資中提取5%作為安全質量獎勵,用于獎勵當月安全生產、遵章守紀、成績突出的班隊,并對舉報嚴重“三違”等行為給予100元到1000元不等的獎勵;在班隊內部實行安全聯責制,將事故經濟處罰的范圍由班隊縮小到本組員工,大幅提高處罰力度,推動員工自覺做到“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會安全”。由于他始終將安全擺在“天字號”的位置,不搶進度、不無故增加工作任務,堅持正規循環作業,生產準備工作逐漸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在拆除Ⅱ616小面16架過程中,面對的難題是該段頂板比較破碎而且在準備中沒有鋪網,在抽架過程中頂板極易隨著支架下落而冒落,其中有117——120架幾乎被壓死,抽架難度可想而知,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嚴重的安全后果。面對難險,王其華精心組織,用落支架清理掉支架上的矸石浮煤,及時用半圓木、塘柴、工字鋼支護逮住頂板,僅用不到5個原班就安全順利地將小面的16架安全抽出。
一步一個腳印,王其華用行動書寫出了新時期煤礦工人的壯美畫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