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先驅南丁格爾曾說過:“護理工作是平凡的工作,然而,護理人員卻用真誠的愛去撫平病人心靈的創傷,用火一樣的熱情去點燃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
32年親臨一線、32年關懷病人、32年無怨無悔,孔娟始終以人道主義的同情、關愛和奉獻踐行著南丁格爾精神,成為患者心中的天使。
“她比我的親生閨女還要親”這是患者留給孔娟最多的一句話。圖為孔娟正在為患者護理
付出女兒般的愛
很多人對于醫院的印象都是冰冷嚴肅的,但已年過八旬的亳州市民姜杰卻說,亳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是病人最好、最溫馨的家。
姜杰還記得,他和老伴第一次到神經內科看病時,孔娟微笑著招呼他們,并馬上搬來凳子讓他們坐下休息。“孔娟就像自己的女兒一樣。有什么要求,只要她能辦的,總是立馬去辦。”從那以后,姜杰和老伴每到市人民醫院看病,只找孔娟。盡管,有些病并不屬于神經內科治療范圍。
“三分醫療,七分護理”,神經內科的老年病人多,護理需要更細心、更耐心。2005年,孔娟率先在神經內科推行“女兒式護理服務”,給病人剪指甲、梳頭、洗腳……叫病人不再叫床號,而是叫“大爺”“大媽”。
74歲的高振英是一名退休老師,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2011年6月初,因為腦出血,在神經內科住院50天。住院期間,孔娟給她翻身、拍背,陪她聊天……“你想到的,你想不到的,她都能替你想到,就是自己的孩子也很難做到呀”。
“臨出院前,孔娟還專門囑咐我,回去后還要少運動,好好療養。沒想到我的病好了,她卻走了。”高振英惋惜地說。
神經內科老年病人多,有些病人思想負擔重,孔娟不僅在護理服務和生活上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更是從精神給予他們戰勝疾病的勇氣。
曾經有一位病人,住院期間趕上過生日,剛巧這一天也是孔娟母親的生日,于是,孔娟訂了兩個一樣大小的蛋糕,其中一個送到了病房。
剛開始還稱呼孔娟“孔護士長”的這位病人,后來一直喊孔娟“閨女”。
今年春節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離休干部曹廣德住進了神經內科,這已經是他近年來第三次住院治療了。已經82歲高齡的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沒有信心,孔娟就主動找他談心。“大爺您沒事,好好治病,我還要給您過九十大壽呢。”一句話,讓老人寬了心。
孔娟32年的護士生涯,和一個個患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孔娟的愛人張建民介紹說,他們夫妻倆在街上吃早點,經常會有人替他們付錢,這些都是孔娟曾經的病人,其中的大部分人孔娟已經認不清了,而他們還記得孔護士長。
守護生命的尊嚴
2011年11月的一天,神經內科收治了一位來自河南的腦出血危重患者。經抽血化驗,該患者被診斷為艾滋病毒攜帶者。聽到這個消息,家屬居然把患者留在醫院,悄悄地離去。
面對這個特殊的患者,孔娟沒有想他是艾滋病患者,沒有想醫療費誰付,而是主動把護理任務攬給自己,為他喂飯、翻身、拍背、輸液、吸痰……在孔娟的守護下,這位患者有尊嚴地走過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
神經內科的患者常會突然嘔吐,酸臭的嘔吐物經常會濺到護士的衣服、頭發和臉上,有時連家屬也掩著鼻子遠遠地站著。但孔娟總是卻總是微笑著一邊安撫患者,一邊從容、耐心地進行護理。
“護士長,您對這些嘔吐物一點不在乎嗎?”曾有年輕護士這樣問。
“把病人的嘔吐物當成清泉就行了。”孔娟微笑著回答。入住神經內科的患者不但要忍受長期病痛的折磨,無法自主行動和沒有尊嚴的生活,更讓他們從心里感到痛苦。而此刻,給予患者關愛和尊嚴,是安慰病人最好的良藥。
“孔護士長就是這樣,把每位病人都看作是自己的親人,以病人為中心,一切從病人的利益出發。”與孔娟共事多年的張紅俠滿是感慨和欽佩。
一次,科室收治了一位不知名昏迷老人。他沒有家屬,大小便失禁,惡臭難聞。孔娟二話不說,端來熱水,幫老人洗臉擦身。換了好幾盆水后,老人才被收拾清爽。在孔娟的感召下,科里的護士們也把老人當親人待,每天為他翻身擦背,倒水喂飯。
孔娟的傾情付出不僅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贊嘆,更贏得了他們的愛戴和維護。
市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夏玲霞回憶說,在今年春節前的一次護理檢查中,她發現神經內科的一位患者大小便失禁后,床單沒有及時更換,于是當場對孔娟提出批評。令夏玲霞意想不到的是,那位患者不樂意了,“床單剛換過,這是我又弄上的。孔護士長一直都在忙,你不應該批評她”。
在市人民醫院每年組織的患者滿意度調查中,孔娟所帶領的科室滿意度總在95%以上。
走在生命的兩旁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冰心老人的這段話,是對護士天職最好的詮釋。
一個冬天的晚上,“120”送來一個醉酒后顱腦外傷的病人。值班中的孔娟在為患者輸液時,發現他煩躁亂語,血壓下降,腹部明顯膨隆。她即刻斷定患者極可能發生內出血,于是立刻向醫生匯報并請外科會診,最后患者被確診為脾破裂,并立刻施行了脾切除術。由于發現及時,患者得到了寶貴的第一搶救時間,轉危為安。
孔娟讓患者由衷贊嘆的,不僅是她高尚的職業道德,還有她精湛的護理技術。
在市人民醫院,孔娟“一針見血”的功夫是出了名的,很多老年患者因為血管不好找,都點名要她扎針。
孔娟精湛的技術來自不斷的學習。32年的護士生涯中,她從來沒有放棄對新知識的鉆研,中專畢業的她通過自學,接連拿到了大專、本科學歷。就在前兩年,她還趁上大學的女兒放暑假的機會,讓女兒教會她電腦操作,利用互聯網學習新知識。
神經內科氣管切開患者較多,在人工氣管管理方面,孔娟采用輸液泵控制,濕化人工氣道,減少了肺部并發癥的發生;她還帶領科室人員成功應用了“深靜脈留置術”等護理操作技術,為醫院危重病人搶救提供了有力保證。
這些年來,她在國內知名護理期刊上發表了30多篇具有一定技術突破和科研價值的學術論文。如《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聯用治療心力衰竭的觀察與護理》、《一例維生素K過敏性休克報道》、《一次性使用正壓無針連接式留置針(三通型)應用于神經內科并發癥的防治》等。
據粗略統計,近年來,孔娟參與搶救危重病人1000多人次。
她用精湛的醫護技術挽回了眾多患者的生命,也用自己的大愛,為他們守護著生命的尊嚴。(楊文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