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工作方法,能讓客戶滿意;
有一種工作責任,能使服務延伸;
有一種工作態度,能保用電安全;
有一種工作能力,能強線損管控;
更有一種工作精神,能促團隊共建。
這就是在祁門供電公司農電管理基礎上,總結出的黃山農電系統精細化管理經驗的結晶——青樹管理法。
近年來,安徽電力黃山供電公司根據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安徽省勞動模范、祁門供電公司雙平所所長胡青樹和他團隊的農電管理經驗,提煉總結出“青樹管理法”,并在公司系統上下推廣。“青樹管理法”既是以胡青樹為代表的黃山供電人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積極探索科學管理方法,深入開展管理實踐的過程展現,也是近年來黃山供電公司全面推廣農電精細化管理,落實安徽省電力公司鄉鎮供電所“星級晉階”管理要求的經驗結晶。
該管理法的核心理念為“做服務農民的常青樹”,包括滿意服務法、延伸服務法、用電安全法、線損管理法、團隊建設法,其內容涵蓋供電所優質服務、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綜合管理和隊伍建設等方面。
多年來,胡青樹所在的祁門雙平供電所服務承諾兌現率100%,客戶評價滿意率100%,供電營業窗口規范化服務達標率100%。截止2011年,該所在地方政府開展的基層站所評議中,連續七年名列第一。
這是一組不平凡的數字,是對農電堅守的一種責任,更是一份來自大山深處的電網情緣。
傾心竭力 心系農電的“常青樹”
迎著危險上,從來都是一線供電員工的家常便飯。
平里鎮勝豐村65歲的老村長王鎮錢向記者講起了觸動心弦的一幕。雖然時過境遷,但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2008年臘月二十六,祁門縣遭受五十年一遇的嚴重雪災,雙平供電所管轄范圍內的勝豐村受災尤為嚴重,大雪造成多條線路倒桿斷線。
為了整個村民組能過好春節,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胡青樹和同事們就肩扛手提搶修工具和材料,沿著被厚厚積雪覆蓋的山路繞道趕赴故障現場,立刻投入到緊張的搶修作業中。
青樹服務隊奮戰在抗冰搶險工作現場
渴了,就掬食積雪,餓了,就啃點干糧,冷了,就生火取暖,晚上無法趕回,就在群眾的草棚里借宿過夜。拆除斷桿、組立新桿、更換針瓷、壓接導線……克服重重困難,直至第二天下午,也就是臘月二十七,順利完成電路搶修任務,恢復村民日常供電。
雙平供電所地處偏遠的祁門縣平里鎮,交通極為不便,隔一道山崗上下就是半天。山區的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多,而雙平所供電范圍覆蓋整個縣南部四鄉一鎮,線路多分布在山區及叢林之中,僅10千伏線路就長達241公里,呈樹枝狀連著32個行政村、205個村民組、155個臺區,點多線長面廣。山高路陡不通暢,電網日常管護、故障搶修全靠一雙鐵腳板,每天少則走十多公里,多則三四十公里。
盡管作業環境如此艱苦,每逢遇到倒桿斷電,所里上下都會在第一時間傾心竭力,為的是保障百姓日常用電需求。
茶鄉情結 困難在“青樹”在
作為紅茶之鄉,一直以來,茶葉都是當地農戶全年收入的主要來源。為了讓千家萬戶制好茶,保證茶農在整個茶葉季節能夠平穩用電,雙平供電所特地組建“陽光茶園行”專項服務隊,在每年茶葉開采之前,走村串戶,對轄區內的供電設備進行巡視、維護和檢修,無償為茶農解決室內線路問題,及時處理茶廠供電需求。
青樹服務隊對偏遠臺區改造的場景
自開展“陽光茶園行”活動開展以來,包括雙平供電所在內,祁門供電公司已累計投入專項建設資金超過1200萬元,先后改造了240余個臺區,有效改善了轄區內的供電網絡,提高了供電質量。因為電壓質量穩定了,茶農的茶葉品級上去了,日常制茶用電也得到了有力保證。
五年來,祁門雙平供電所開展的“播撒陽光、溫暖茶鄉”活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高度贊揚和認可。按照四鄉一鎮的行政區劃,全所上下在整個茶季來回奔波,為9860多戶當地茶農和近40家茶葉生產、加工企業解決用電難題。
當地的茶農都說:“哪里有用電困難哪里就有雙平所的電工,關鍵時候還要看電力工人!”為此,茶農們特地為雙平供電所所長胡青樹編了一道順口溜:“要見胡所長,除非早商量。不是在工地,就是在茶廠。兩天滿腳泥,情天一身汗。輾轉奔波間,只為茶飄香。”
此外,在每年入夏期間,針對皖南地區出現的連續干旱、高溫無雨天氣,祁門雙平供電所還及時啟動“陽光田間行”活動,幫助當地群眾抗旱保苗。
貼心為民 百姓眼中的“119”
“青樹管理法”以“責任當先”為服務延伸的核心理念,在服務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通過建立用電綠色通道、為農業生產用電提供電力技術支持和愛心幫扶弱勢群體用電等,充分展示“電力先行官”的風采和“電保姆”的服務形象。
除了日常的線路維修和居民供電,雙平供電所的信念是:“能給鄉親們送去光明,帶來快樂,再累也值,再苦也甜。”雙平的百姓一有事,第一想到的就是撥打雙平供電所“119”。
今年七十歲的高乾軍是雙平供電所在地平里鎮敬老院的院長,自1984年以來,已經在敬老院工作了近30個年頭。這么多年來,高院長逢人便說:“胡所長真是熱心人啊,他比我這個敬老院院長還牽掛這些老人呢,自從供電所成立至今13年,他一年都沒落下,每到逢年過節都和所里同事來看望這些老人!”
雙平供電所十三年如一日關心當地敬老院孤寡老人
高院長說:“胡所長每次逢年過節都組織員工到敬老院來檢查線路、買些日用物品,還不時地捐款捐物。敬老院的老人們過一段時間就會問:‘青樹怎么還不來啊?’”如今,敬老院的老人都喜歡聽人說雙平供電所的事情,常常問這問那,哪里又架了一條線、哪天電工們又冒雨去搶修了,事事都記掛在心坎上。
多年來,祁門雙平供電所一直把平里鎮敬老院作為供電所長期定點幫扶對象,在胡所長的帶領下,雙平供電所20名職工從1999年至今,已累計捐款達3萬余元,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行動。
“做一點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話語間,向記者細數無數次雙平供電所青樹服務隊的高院長,臉上露出由衷地敬佩和欣慰。
如今哪戶百姓家里有什么事兒,告訴雙平供電所一聲,他們就來了。農田排灌打水、安裝路燈、救助幫扶困難家庭,處處都少不了胡青樹們的身影。
這支由胡青樹帶出來的供電隊伍,就這樣走進了雙平四鄉一鎮老百姓的心中。
堅守深山 動力源自百姓滿意雙平供電所位于皖贛交界的祁門深山里,由于農村地理環境、服務認知的不同以及農戶生產生活用電需求的差異,呈現出對供電服務的個性化和多元化要求。針對這種情況,“青樹管理法”將“服務為本”作為實現客戶滿意的核心理念,不斷加強農村低壓配網建設與運維,通過“真誠溝通”、“嚴守承諾”和“貼心服務”等方法,夯實供電服務基礎。
在解釋客戶滿意上,胡青樹是這樣說的:“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是農民的兒子,是農村養育了我。從村會計、團支書到民兵連長,后來鄉政府安排我到發電站工作,讓我與電結緣。既然我選在了農電,就要為我的衣食父母‘管’好電。只有為父老鄉親提供最好的用電服務,當好百姓‘電保姆’,才能更好地體現自身價值。”
雙平所組織開展“陽光田間行”活動,義務為農民抗旱打水架設線路
多少年來,在胡青樹的感染下,青樹服務隊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要是聽說哪里有故障,不論寒冬臘月還是高溫酷暑,不論凌晨晌午,還是漫長黑夜,他們總是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時間到達現場。
“什么時候打電話,什么時候就趕到現場,哪怕只是更換一根電線、一盞燈泡、一個開關”、“在服務方面,完全沒有挑剔”……現在,一提到雙平供電所,當地百姓口中都有說不完的話,道出的全是所里上下為大家盡心服務的句句真言。
多出一份力量,就多收獲一份放心。在“青樹管理法”的實踐中,雙平供電所先后被國家電網授予“農電示范窗口”、“規范化管理先進供電所”稱號,被共青團安徽省委授予“青年文明號”,連續六年被安徽省電力公司評為廉潔規范標桿供電所等多項殊榮。
而今,祁門雙平供電所的“青樹們”儼然成為鎮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在過往成績的基礎上,一直努力踐行著“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在實現農電升級改造的過程中,帶給當地百姓的,不僅是那樣一份農電責任,更多的,是那樣一束農電情緣。(汪瑞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