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吃苦樂奉獻,她成村民“貼心人”——記浙江臨海市涌泉鎮大學生“村官”項玉君
放棄銀行工作跳回“農門”,自掏腰包慰問老黨員,不顧恐高癥爬上腳手架勸架,深更半夜一個女生護村巡邏……不少人看來,浙江臨海市涌泉鎮大學生“村官”項玉君有點“傻”,吃苦受累不說,還把吃虧當成了“家常便飯”。
但也有人說項玉君“情商高”“聰明”。從不敢入戶敲門,到跟村民熟得像一家人;從被排斥哭鼻子,到創辦合作社帶領全村人致富,短短幾年農村工作,讓這個青澀的“女村官”越來越成熟堅強。
受命“火爐村”,破解難題贏得信任
2009年當上涌泉鎮爐頭村黨支部書記時,項玉君才25歲。爐頭村取名是否與火爐有關,已無據可查,但復雜的村情讓爐頭村成為名副其實的“火爐村”。干部去村民家做工作,常被趕出門。
項玉君到任的第一個難題,是一位村民拿著酒瓶爬到正在施工的房屋腳手架上,揚言要跳下去。她想不起來自己是怎么克服恐高癥的,爬到樓頂跟他對話,終于勸服了他。
進村之前,鎮、村干部就給了她三條忠告:不吃村里一口飯,不花村里一分錢,不要隨便去老百姓家。為什么不能進百姓家串門呢?原來,村里矛盾復雜,新支書坐了誰家的板凳,會被誤以為拉幫結派,以后工作就難了。
前兩條好辦,可當書記的不去村民家,工作怎么做?項玉君想,干脆就抱著“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心態,先從動員適齡婦女“三查”開始走訪村民。閉門羹吃過,冷板凳坐過,委屈地哭過,好在除幾戶村民不太友好外,其他村民并沒有很排斥她。
此后,項玉君利用一個月時間,輪流拜訪了村兩委干部和老黨員,了解到村情復雜的根本原因,是前幾屆個別村干部因工程承包案導致村賬不清,致使干群關系緊張。項玉君組織召開了村兩委例會討論,會場馬上分成了“兩派”,彼此都不退讓,會議不歡而散。
隨后,在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項玉君提出了村賬整理方案,即在整理過程中堅持全程公開,雙方各出三個人檢驗每張票據的真實性。歷時一個多月后,村里積壓多年的賬目終于整理完畢,賬戶解凍了。
甘做“吃虧者”,多辦實事敢于負責
村賬整理工作猶如破冰之舉,為村里工作打開了口子。此后兩年,在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26個歷史遺留問題有17個得到解決,村里各項基礎建設逐漸完善,并在2010年的各項考核檢查中從后進村轉化為合格村,計生、村莊整治等指標還達到先進村標準。
為豐富農村老年人的業余生活,項玉君打算建個老年大學。可村集體資金缺乏,村干部工作沒積極性,項玉君頂著壓力把這事攬了起來。
為了省錢,教室就用村部的房子,買些桌凳,簡單裝修一下。2010年9月,臨海市首個村級老年大學——爐頭村老年大學辦成了。開課那天,三間大房子都坐滿了人,課本也不夠發。
在爐頭村工作的兩年,項玉君做到了不吃不拿村里一分錢。不但如此,她還經常自掏腰包,買上大米、食用油,給村里的孤兒、百歲老人、困難黨員、病患家庭等,送上“愛心年貨”。一位95歲的老人拉著她的手說:“我活這么大,還沒見過村干部自己掏錢送東西的!”
項玉君說,守著“窮家”過日子,能虧的只有自己。這讓她很快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為了節省村里的開支,村辦公樓維修時,她和村干部自己去買建材當水泥工;為了村民平安地過大年,她主動參加夜間巡邏。項玉君說,一個女生半夜12時到凌晨四五點鐘在村里來回溜達,說不害怕那是騙人的。
樂當“領頭雁”,用新知識帶領群眾致富
涌泉鎮盛產蜜橘,周圍村有很多種橘散戶,不少村走精品橘子路線,銷路很好。而爐頭村雖然橘子品質跟周邊差不多,價格卻差一大截。
這讓項玉君陷入了思索:“守著金山不能要飯吃,得讓村民盡快富起來!”項玉君憑著在大學期間積累的營銷經驗,決定合伙創辦一個柑橘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
2009年6月,項玉君押上了大學賺的所有積蓄,還向同學借款3萬多元,成立了臨海市喜洋洋果蔬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市場+大學生村官+能人大戶+合作社”的模式,聘請4名大學生村官專門通過博客、論壇、淘寶等方式進行網絡宣傳和品牌推廣。此后兩年間,共銷售柑橘2630噸,實現銷售額1130多萬元。
項玉君堅持一條,精品柑橘收購價每公斤高出市場價0.5元。很快,合作社吸引了一百多戶村民加入,輻射帶動周邊173戶農戶實現增收致富。項玉君和她的團隊,因此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經濟紅娘”“領頭雁”。
兩年后,項玉君被調往涌泉鎮橫路村,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由于工作出色,后又當選為涌泉鎮人大副主席,并任浙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
涌泉鎮黨委書記汪慶源說,項玉君從一名初出校門的大學生成長為熟知農村工作的實踐者,源于她的不懈努力。農村很需要這樣的新一代大學生,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為農村帶來新氣象。(王俊祿)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