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圖:付立志在云南邊防某團第六屆“愛軍精武”比武競賽五公里武裝越野中奮力沖刺。
中新網昆明12月12日報道,題:云南邊防連長付立志用生命踐行強軍目標拼死在比武場
一張照片,還原了英雄生前最為光輝的一幕:滇西的一條鄉村道路,是5公里越野比武的賽道。一位黑瘦的上尉,全副武裝,緊握雙拳,奮力向前奔跑。還有幾百米,就是終點,沖過去,他帶領的團隊就是第一名。
然而,就在這時,他摔倒了。隨后,他硬撐著站起身,又跑了100米。而這次,他永遠地倒下了。31歲的生命,就此定格。
2013年6月22日,在云南省軍區邊防某團第六屆熱帶山岳叢林地愛軍精武比武中,二連連長付立志因勞累過度、體力嚴重透支,引發橫紋肌溶解并發多臟器衰竭,不幸犧牲。
“是軍人就要有死拼到底的血性”
“軍人志在疆場,那里是施展才華、贏得榮光的地方。”比武前一天,付立志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那間簡陋的宿舍,還是他生前的模樣。書柜里,一摞獲獎證書格外引人注目,大大小小一共24本,是他入伍12年來參加各類比武取得的榮譽。
在官兵眼中,連長身體似鐵,意志如鋼,是一個敢打敢拼的硬漢,從來就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過頭。大家都不相信,軍事素質那么好,一個5公里武裝越野,連長怎么就犧牲了呢?
2010年3月,營里愛軍精武比武競賽即將舉行,付立志卻在一次過障礙訓練中意外從高處摔下,右手手腕受傷,稍稍一動就鉆心地痛。醫生診斷結果:右手不能再用力,至少休息2個月。
聽了醫生的話,大家都以為付立志無法參加比賽了。他卻不以為然:“這點小傷難得倒我?”當天下午,他右手纏著繃帶走進訓練場,用左手拿起手榴彈,歪歪斜斜地投了出去。從那以后,他改用左手投彈,每天投教練彈七八十枚,投得手臂酸軟得拿不起水杯。
一個月后,比武如期舉行,付立志左手持彈上陣。他撤步引開左臂,用力一揮,手榴彈呼嘯飛出,落點竟比右手最好成績還要遠10多米,奪得手榴彈投擲第一名。
二連駐地群山綿延,道路彎多坡大,官兵巡邏執勤,走上幾公里山路就汗流浹背。每次完成十幾公里的巡邏,距營區五六公里時,付立志就卷起袖子,系緊鞋帶,帶領戰士吶喊著沿水泥公路狂奔回營。他對戰士們說:“是軍人就要有死拼到底的血性。這個時候極度疲勞,最適宜鍛煉體能和意志。”
今年6月,團隊愛軍精武比武,基礎項目比武有7項,除5公里武裝越野為干部必考內容外,其余項目由連隊指定尖子參加,絕大多數干部只參加2至3個課目的比武,付立志卻參加了6項。
6月19日,團隊比武進行最后一項——5公里武裝越野。在此之前,二連綜合成績排名全團第二,付立志個人成績列全團干部第一。那幾天里,他白天參加比武,晚上熄燈后又熬夜研究第二天的比武細則,制定人員分工和體力分配戰術,一天的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眼睛里布滿血絲。
下午5點,強烈的陽光漸退,天氣仍很悶熱,5公里武裝越野比武正式開始。付立志帶領二連官兵一路沖鋒在前。離終點還有2公里時,他漸感呼吸急促,每邁出一步都有些力不從心。
“連長,實在難受,就慢點!”排長馮對宏發現付立志臉色慘白,嘴唇烏紫,汗如雨下,趕緊跑上前勸他。
付立志說:“不行,我是連長,絕不能拖后腿。別管我,你快沖!”
又跑了幾步,上等兵梁白龍見付立志腳步不穩,體力明顯不支,跑過去幫他扛槍,被付立志一把推開:“我能行!你往前沖,別管我!”
離終點還有五六百米時,付立志已是上氣不接下氣,臉色變得鐵青,突然一個踉蹌,癱倒在地。見官兵圍了過來,付立志硬撐著身體爬起來,咬著牙繼續往前沖。沖了100多米,身子一軟,一頭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伴隨保障的軍醫緊急施救后,付立志醒了過來,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對排長馮對宏下令:“把人員收攏,清點好武器裝具,安全帶回。”而后,昏迷過去……誰也沒有想到,這次5公里越野,竟成了付立志軍旅生涯的最后一次沖鋒。
“是軍人就要有永爭第一的豪情”
付立志犧牲以后,團長李道銀8次來到他生前的房間。
記者看到,一套洗得發白的作訓服,肘部和膝蓋處都有多處磨破的洞,可見他平時訓練的強度。一只水壺,布罩也磨得絲絲縷縷。
“每進一次他的房間,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很可惜,他真的是一個帶部隊的好苗子。”李道銀說。
在擔任二連連長之前,付立志在四連當副指導員。2009年5月的一天,李道銀不打招呼檢查四連。路過訓練場時,連隊官兵正在練戰術。只見一名渾身沾滿泥漿的“戰士”正在做示范,前進、臥倒、匍匐……動作勇猛似虎,泥漿飛濺如雨。
“干部都干啥去了?”李道銀見訓練場上沒有干部的身影,以為是一名士官在組織訓練,怒火中燒,上前質問。
“報告團長,我是副指導員付立志。連長帶隊巡邏,指導員休假。”只聽這名滿身泥水、看不出軍銜的“戰士”大聲回答。
李道銀仔細打量,一米六幾的個頭,面容黑瘦,卻很精干。“不錯,像個帶兵人。”李道銀心里暗自贊許。
后來,在與連隊官兵座談中,李道銀還了解到,付立志雖是政工干部,但軍事素質過硬,組訓方法靈活,抓軍事訓練很有一手。“在后來的相處中,他展現出的踏實、扎實的工作作風,也讓我很欣賞。”李道銀告訴記者。
2011年3月,二連連長調離。李道銀向團黨委建議,讓付立志任二連連長。
付立志到任后,大膽推出了“瘋狂圓木”、“滾動輪胎”、“翻豆干”(四人俯臥撐)等10余種訓練方法,又把訓練與巡邏執勤結合起來,在巡邏中設置“敵情”,全程打、全程練,提升了訓練效益,使連隊軍事訓練水平大幅提升。當年底,二連在團隊比武考核中名列前茅,成為團“軍事訓練一級單位”。
其實,付立志軍事素質出眾,好爭第一,早就在同職級干部中聲名鵲起。
剛任排長時,有一次連隊組織5公里越野比賽,付立志主動提出與一名訓練成績拔尖的老班長一較高下。盡管他使出全身的力氣,還是在最后200米的沖刺中輸給了這名老班長,還吐了一地。
事后,大家都把這事當笑談,付立志卻在暗中開始“補差”:每天天沒亮就穿戴好裝具跑5公里,風雨無阻。平時體能訓練,別人做100個俯臥撐,他全身綁滿磚塊做200個。別人做100個下蹲,他扛著25公斤重的圓木做200個。
2個月后,連隊組織年終考核,付立志奪得5公里武裝越野第一名。
“戰場無亞軍,軍人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付立志常對全連官兵這樣說。中山鄉駐有武警邊防派出所、邊檢站官兵和民兵,每次聯合執勤巡邏和訓練,付立志都要找他們較量一番。
一次,連隊和武警邊防檢查站聯合巡邏,離目標尖山渡口還有4公里,付立志硬要和對方比誰先奔襲到目的地。離渡口還有四五百米時,他竟然一個人背了3支槍,吆喝大家向前沖。官兵們血脈賁張,大叫著奮力狂奔,把邊防檢查站官兵遠遠甩在后面。
“是軍人就要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二連駐扎的中山鄉毗鄰“金三角”,防區內群山連綿,河谷縱橫,近40公里的邊境線上,散布著大大小小的便道、通道、渡口10多個,犯罪分子歷來視這里為走私、販毒的隱蔽通道。
付立志到二連任職后,特意讓人制作了一面印著“中山猛虎連”的紅色大旗,號召全連官兵:“從今天起,我們要像山中的老虎一樣勇猛無敵,守護好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今年春節剛過,付立志帶著巡邏分隊對某號界碑實施縱向定點巡邏。分隊行進至一個三岔路口時,剛轉過彎,就發現5名身背背簍、行色匆匆的可疑男子。付立志立即下令實施圍堵。
5名男子突見邊防官兵,一哄而散。“收攏口袋,一個不放!”經官兵合力圍捕,5名嫌疑人全部被抓捕,現場查出鴉片煙膏8000多克。
2012年12月,鄰國突然爆發動亂,大量邊民涌入中國境內。上級一聲令下,付立志立即帶領官兵,打上背包,在某通道附近扎營。
寒冬的天氣,霧大潮濕,背包里的衣物兩天就發霉。戰士們都是輪流執勤,付立志卻堅持天天帶隊巡邏,晚上帶隊潛伏。那半個月里,他們以“零傷亡、零彈耗、零違紀”的高標準,妥善安置鄰國邊民3000余人,完成了中山邊境地段管邊控邊任務。
“邊防無小事。穿上這身軍裝就必須忠于職守,寸土必爭,決不能把領土守小了,把主權守丟了。”付立志帶隊巡邏出發之前動員的這段話,早已深深地印在連隊官兵的心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