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一線指揮滅火救援。圖片來源:河北省公安消防總隊邯鄲支隊
2014年5月10日凌晨2點,深夜的邯鄲城寂靜無聲,火舌卻悄然蘇醒,點燃了邯鄲市一家生產塑料管道制品的公司存儲倉庫。
這天正是劉國當值首長,火情的到來又一次開啟了他熟悉多年的險情處置程序,一場生死競速拉開大幕。
通過偵查劉國得知,著火的是一座兩層存儲倉庫,長130米,寬21米,高12米,面積達到了3553平方米。倉庫的承重墻、屋頂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二樓是彩鋼框架和鋼瓦結構,里面堆放了大量的塑膠管道器件和加工原材料。這些材料極易燃燒,一旦起火就是席卷之勢,而且會產生大量有毒的濃煙和氣體,對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可能造成嚴重威脅。
時間就是生命,劉國迅速帶領官兵趕到現場,首先確認無人被困,又安排布下易燃易爆保護措施,并調集了全市除正常執勤以外的全部8個消防中隊、20輛消防車、120多名消防官兵趕赴現場,全力撲救大火。
正值凌晨時分,大火燃燒的滾滾濃煙與夜空融為一體,消防車的大燈亮著,可在場的人連幾米外的情況都無法看清。煙霧籠罩下的火場很遠就能感到火焰的強烈炙烤,戰士們根本無法靠近。
劉國迅速決定將移動水槍安排在火場前排布陣噴水,先保障消防員人身安全,自己則穿梭在第一線不同的水槍陣地之間,觀察著火情變化,又組織起2個滅火攻堅小組相互掩護配合,一有合適時機,他就立刻帶領戰士們冒險深入火場內部進行內功控火。
從凌晨2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半,他們徹夜堅守5個多小時,天亮時終于基本控制住了火勢,而直到一切整理停當,已經是中午12點多。
一夜的高度緊張和強體力透支讓所有人精疲力竭,劉國同樣如此,可他卻說“從事消防就是把生命交給了消防”。其實,這次撲救只是劉國今年以來經歷的一次較大的任務。翻開他的履歷就能發現,類似的經歷、不同的災情,他已處置過太多。
劉國組織開展地震模擬拉動演練。圖片來源:河北省公安消防總隊邯鄲支隊
多年前,承德市金太陽歌城發生特大火災,十幾個50公斤的液化氣罐隨時都會有爆炸的危險,劉國奮不顧身排除險情。還有一次,承德大廟氯氣罐發生泄漏,數人中毒,700多人的村莊面臨威脅,劉國幾赴險區,最后暈倒在地上。后來的金山嶺森林大火、承德某包裝集團大火、“1·17”大廣高速20輛車連環相撞……劉國的身影始終是都是一線尖兵,守護著一方平安。
如今,劉國已任職河北省公安消防總隊邯鄲支隊支隊長,可每當災情出現,他總是沖在第一線。
“在后面總是聽匯報,搞一些制圖式的部署,這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看干什么。滅火我覺得不行。因為你不知道現場是什么情況,不知道水槍需要布置多長能夠滅它,這些都需要進去了才知道。所以我每次救援都愿意在一線,和戰士們在一起,因為我如果在那里,戰士心理上就有一道防線。他就不會退縮,不會害怕。”
人們都說,消防部隊是和平時期最神圣的職業,不僅肩負著防火滅火的重任,還要履行新消防法賦予的應急救援職責,承擔著眾多急、難、險、重的應急救援任務。對于自己從事的這個職業,劉國認為它的神圣恰恰在于它的艱苦。
他說,消防員是和平時期最危險的職業,僅僅今年上半年就有多名消防員犧牲;消防官兵還是和平時期心理壓力最大的兵種,戰士們都還是十八九歲的孩子,但他們所要面臨的卻是各種慘狀和鮮血的考驗;消防官兵還是和平時期練兵最苦的兵種,大約有10%-30%的人因練兵受傷,腰肌、骨膜受損比比皆是,他們的艱苦常人無法想象。
其實,出生于1978年的劉國今年不過36歲,但消防員這個職業卻賦予了他超越年齡的成熟與擔當。談起對官兵的責任,劉國覺得訓練場上永遠離不開“慈不掌兵”,嚴管才是厚愛,畢竟每一次任務都可能是生死的大考。
劉國組織指揮一起塌方救援事故。圖片來源:河北省公安消防總隊邯鄲支隊
可生活里的劉國卻和戰士們走得格外近,有戰士生病他一定會在身邊,有戰士的家人患了重病,他也會跑前跑后組織捐款,甚至幫助落實低保。而這份熱心也絲毫不令人意外地延伸到了百姓身上。
多年以來,劉國組織官兵們累計捐款10萬余元,開展消防安全宣傳1萬余場次,義務獻血20余萬毫升,義務送水1000余噸,為駐地種花種草30.7萬余平方米,植樹造林12.5萬平方米。
除此之外,劉國還組織官兵們照顧兩位年過七旬孤寡老人安度晚年,在工作之余,定期幫助老人買米買面,打掃衛生;雨季來臨,為老人漏雨的房屋添磚加瓦;嚴冬到來,為老人買煤取暖;老人生病時,守候在老人身邊悉心照料。
每逢節假日,劉國都會走進駐地的光榮院、社會福利院和居民社區,與老人拉家常,給孩子們送上學習、生活用品。
2014年,劉國借助10個共青團邯鄲市委服務驛站廣泛開展“志愿者服務”,打造起“消防宣傳驛站”品牌,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組織官兵參加志愿服務500多人次,累計時長達到了3000多小時。
劉國覺得,戰士們都是父母的兒子,同齡人的兄弟,走進人群中,他們的真誠會被更多懂得。將心比心,戰士們的艱苦才更能夠被人們知曉;而以心交心,戰士們的付出也將化作更加血濃于水的守護,保衛一方安寧。(賈元熙)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