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龍,是一個壯實的漢子,一米七五的個頭兒,走起路來風風火火,別掛在腰間的一大串鑰匙被甩得叮當作響,如同他跳動的脈搏,給人一種停不下來的感覺。
然而,2014年5月20日,這聲音再也無法響起。這一天,他因工作勞累心臟病突發,永遠離開了他所熱愛的工作崗位,離開了他深愛的家人,生命定格于52歲,給大家留下了深深的思念和不盡的追憶。
“我是紀檢干部,秉公執紀是我的職責”
“我是紀檢干部,秉公執紀是我的職責。 ”這是張天龍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張天龍生前是黃山市休寧縣第二紀工委書記。
他這么說,也堅持這么做。
去年,張天龍帶隊到某縣直單位去檢查“三公”經費使用情況,像每次的檢查一樣,他親自核查每張票據。當他發現有一張票據在佐證資料上說服力不夠時,就立即把這張票據拿到該單位負責人面前,認真質詢,要求限期整改。縣城不大,領導干部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遇到這樣的情況,多數人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提個醒就算了。張天龍卻總是這樣去較真。
一次,張天龍帶著兩名同志到縣直某單位去查崗。剛過8點,他就迅速收起簽到表,拿起攝像機,半個多小時跑遍了5層樓近20個辦公室。他發現有幾名同志不在崗,理由是去體檢了。張天龍二話沒說,迅速趕到醫院核對名單后又再次折回,對未準時到崗上班的同志進行了嚴厲批評。
因為嚴格執紀,張天龍沒少得罪人,有人勸他工作不要太較真,他嚴肅地回答:“組織把我安排在紀檢這個崗位上,我就要認真負責,該得罪人的時候就要得罪人。 ”
張天龍生前帶領的督察組和督導組,承擔著17個縣直單位和5個鄉鎮的督察、督導任務,工作繁重而瑣碎,張天龍總是盡職盡責,對每項督察督導工作做到用心、專心和細心,對督察、督導的每個細節都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正風肅紀從不手軟。
“忙碌的工作讓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
在同事眼中,張天龍是個“工作狂”。老同事形容他是“永動機”:“一到崗位,發動機就停不下來。 ”
“挺一挺就沒事了! ”5月初,他和2名同事到藍田鎮進行廉政談話,當同事看他臉色蒼白、腳步踉蹌,勸他休息,他卻帶病堅持工作近5個小時。
“當時的情形,我們看著都難受。”一位當日在場的干部告訴記者,好幾次,他看到張天龍痛苦的表情時都不得不轉過頭去。
其實,張天龍的身體早就“報警”了。家人多次勸他去醫院檢查,可他總說:“老毛病,忍忍就沒事了。等工作結束后,再去醫院。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等到退休之后再去……”
張天龍妻子回憶:“在去世的前幾天,他因身體嚴重不適常常整個晚上都睡不著。可第二天一早,他又強打起精神,堅持去上班。 ”
家里的事,張天龍往往因工作忙而顧不上。 1999年8月30日晚上,突如其來的山洪將張天龍家的房子夷為平地。可時任鶴城鄉鄉長的張天龍卻在單位忙了一整夜,第二天得知消息后,他才急忙奔赴家中。因為工作忙,重建房屋都只能靠妻子一個人忙前忙后,張天龍只是偶爾下班回來安排一下,第二天一大早就又離開了。
在休寧縣紀工委,張天龍常常第一個來到單位,最后一個離開,有時候來得太早,他還會把整個院子直至大門口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去世前的半個小時,張天龍還在電話聯系準備督察的鄉鎮,商量工作上的細節。張天龍去世后,同事發現他辦公桌玻璃板下壓著三張紙條,分別是:本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打算以及后3個月到各單位檢查計劃。
“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必須廉潔自律,干凈做人”
“張書記來檢查工作,工作餐都不用安排。 ”休寧縣一縣直單位負責人說。2013年寒冬的一個上午,張天龍帶著縣紀工委兩名工作人員冒雪到他單位檢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落實情況。張天龍一行對單位“一崗雙責”履職、“三公”經費管理使用、作風效能建設等工作資料一一認真查閱,工作結束時已近下午1:00。他有點過意不去,加上原本就是老朋友,就自作主張安排了工作餐,“沒想到,他竟然婉言謝絕了。 ”
“他上下班騎一輛破舊自行車,連搬家都是到路邊叫輛三輪車。”在與張天龍同事多年的汪茂松記憶中,他從沒見過張天龍工作以外用過公車,更不用說利用職權謀私利了。
“他當過鄉長、紀工委書記,生活卻一直很拮據。 ”汪茂松告訴記者,張天龍生前常說,紀檢干部就要甘于清貧、樂于奉獻,要能守好清廉門、過好清廉關。
他不僅潔身自好,對子女的教育也更加嚴格。他的大女兒在休寧某駕校工作,一次一個鶴城老鄉前來學開車,順便帶2斤冬筍讓他女兒帶回家。在常人眼里,這只是最普通不過的人情往來而已。可他回家后得知此事不僅嚴厲批評了女兒,還當即要求女兒退回原物。
張天龍同志當了將近20年的領導干部,對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沒有利用職權為親朋好友謀利。妻子至今仍是農民,兩個女兒還是臨時工。他生活拮據卻始終甘于清貧,2008年因調往縣城工作,按揭并向親朋好友借錢首付買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至今親戚那還有1萬元未還,房貸還有8萬多元沒付。在縣紀工委上班,他總是騎著自行車早出晚歸、忙于工作。即便是自己搬家,他也不用公車,而是在馬路邊叫輛三輪車,自己來回忙碌……張天龍很忙,但他卻說自己活得充實;張天龍很累,但他卻說自己心里踏實。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鐘停擺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崗位上。”張天龍用戰斗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勇士之姿踐行了他的錚錚誓言。
近日,黃山市紀委、休寧縣委分別作出了“關于開展向張天龍同志學習的決定”,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個“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高潮。
【短評】
自身硬,才能硬碰硬
不怕得罪人,秉公執紀,是張天龍多年紀檢工作的真實寫照。他之所以敢于黑下臉來得罪人,啃下一塊塊硬骨頭,是因為其自身過硬,能夠以硬碰硬。
正人要先正己。干紀檢工作,在盯著別人的時候,更是時時被別人盯著。只有自身過硬,才不會畏首畏尾,縮手縮腳。只有自己干凈做人,一身正氣,才有底氣秉公執紀問責。多年來,張天龍甘于清貧,嚴格約束自己及家人,嚴守廉潔關,已將自己淬煉成鋼。
紀檢干部并不具備天然的“免疫力”,張天龍的“硬氣”來源于不斷積累的黨性修養和以身作則的責任擔當。如今,他離去了,但反腐倡廉仍任重道遠,廣大紀檢干部要以張天龍為學習榜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恪盡職守,做一個敢于硬碰硬的執紀勇士。
【責任編輯:萬宏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