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阿布列林。資料照片
熱心公益,樂于助人的“好老師”
“社區干部要依法辦事,居民要遵紀守法,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說起5個月前的那場法制講座,哈密市惠康園社區的退休黨員邵玉蘭記憶猶新。
4月23日,惠康園社區法律義務宣傳員阿布列林·阿不列孜,在社區會議室做了一堂講座。“那天有沙塵暴,又趕上停電。天上是黃的,屋里是黑的,但能容納60多人的會議室坐得滿滿當當。”社區黨支部書記阿依尼沙·吾斯曼說。
開烤肉店的熱夏來提·買買提受益很直接。有一天,她家隔壁烤肉店的兩個人喝多酒打架,追趕到她店里來,來人一巴掌就打在她臉上。熱夏來提特別生氣,正準備拿起拖把打那人時,突然想起了阿布列林說的“遇到事情不要著急動手,可以先打110”。后來,警察來了,打架的向她賠禮道歉。“當時要是動起手來,后果不知會咋樣。下次再開講座,我還去聽。”
阿布列林不僅經常給周圍人提供法律咨詢,也時常叮囑年輕人加強學習,并熱心提供幫助。
哈密市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早然古麗·依不拉音1991年參加工作,從書記員到檢察員,一直視阿布列林為老師和榜樣。“離開檢察院后我們也經常溝通。我辦案子遇到難題也會向他請教,他總是耐心地幫我分析,給我指導。”哈密市檢察院檢察官沙代提·牙合甫還記得剛上班時的情景:“他叮囑我好好學漢語,學法律。我有不懂的就問他,他都很熱心地解答。”
沒有架子,以身作則的“好領導”
“很多人都說,要不是遇上了阿布列林這樣的好領導,我一輩子也提拔不了。”哈密市法院研究室主任郭忠祥說。
當過兵、種過地的郭忠祥,認為自己“比較木訥,只知道埋頭干活,不會說好聽的”。阿布列林任院長期間,踏實肯干的郭忠祥被提拔做了研究室副主任。“不是因為阿院長提拔我,我才說他是好領導。”郭忠祥說,阿布列林在工作中開拓創新,帶領哈密市法院贏得了許多榮譽,“1998年獲哈密市文明單位,1999年獲哈密地區文明單位,2001年獲自治區文明單位,我們還是擁軍模范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單位,單位門口掛滿了牌子。這些榮譽一度都是我們‘炫耀’的資本。”
“沒有官架子,對人態度好”,不止一位同事這樣評價阿布列林。哈密市檢察院檢察員阿布都熱木·阿皮孜與阿布列林共事近20年,“開始天天在一起,后來他當了領導,我們的關系還跟以前一樣。”“阿布列林當了檢察院黨組書記后,每次見我總是先問我的學習情況,有時還會耐心地給我講案子。”沙代提·牙合甫說。
注重團結,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我原來一周回趟父母家,現在基本是一天一趟。見面先問老人血壓高不高?吃藥了沒?”哈密市法院花園法庭庭長牙合甫·司馬義說,這都是跟阿布列林學到的。
“孝順”,是阿布列林給牙合甫的突出印象。“阿布列林比我年長,父母身體不好,他悉心照顧患病的父母,讓我既感動又慚愧。以前,父母打電話叫我去吃飯,我都不想去。在阿布列林的感召下,我現在也是個孝子了。”
玉努斯·玉素甫是阿布列林的好朋友,“認識50年了,從未吵過架,像兄弟一般”。他倆初中就是同學,高中時一起到蘭考與焦裕祿家人拍了合影。1969年,兩人都做了知青,去了不同的農場。后來,玉努斯考上了大學。1983年從喀什師范學院畢業后分配到了哈密師范學校。
當過學校學生科長的玉努斯也曾是“大權在握”。有的學生分數不夠,希望走后門能上學,但都被玉努斯拒絕了。玉努斯說,我跟阿布列林對待權力的觀點一樣,就是“權力都在辦公室里,出了辦公室就沒了,一切按照規則辦事”。
把阿布列林當兄弟的,既有維吾爾族同胞,也有漢族同胞。
同在火箭農場四分場當知青,同進拖拉機修配廠當工人,任廣穎和阿布列林是一對摯友,40多年來,手足兄弟般的友情一直延續著。“1985年,我父親20年的冤錯案得以平反,與阿布列林的奔走努力是分不開的。阿布列林的那份執著和情意,我永遠不會忘記。”任廣穎說。
來自甘肅的張宏奎,因為老板欠賬不還,官司打到了哈密市法院。院長阿布列林親自過問,很快追回了張宏奎的血汗錢。從此,一位法院院長與一個農民工成了好朋友。阿布列林幫助張宏奎的兩個孩子辦理了哈密市農村戶口,解決了一家人最大的困難。如今,張宏奎的一雙兒女已經成家立業。說起20多年來與阿布列林的情感,張宏奎說:“阿布列林,就像我的親人一樣。”(戴 嵐 田 豐 劉 波 蔣云龍 李亞楠)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