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4下鄉(xiāng) 稅務干部的“村官”生活
——記省地稅局選派干部楊傳杰
“明儒,你爸爸楊傳杰呢?”“楊傳杰???我不熟!”多年前,在省地稅局職工宿舍區(qū),地稅局職工楊傳杰的兒子楊明儒常常成為同事們打趣的對象,每次有人問及爸爸,正在上小學的楊明儒都如此回答。楊傳杰是誰?為什么連兒子都說不熟?
楊傳杰是全省第二批、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選派到村任職干部。自2004年以來,從省直機關4度下派到村工作,從皖南轉戰(zhàn)到皖北,一干就是9年,被當?shù)乩习傩辗Q為“沈浩式的好干部”。多年過去了,兒子已經長大并于2014年考上大學,可爸爸楊傳杰卻還奔走在農村的田間地頭。2014年10月,任職期滿的楊傳杰積極要求和申請,又進入全省第六批選派干部的行列,這是他第四次下派到村工作。
稅務干部變成村里“第一書記”
2001年起,為了強基固本,服務“三農”,安徽省委開始選派省直、市直、縣直機關年輕黨員干部,到難點村、貧困村和后進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2004年年初,安徽省地稅局在物色選派干部時留意到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楊傳杰。
單位領導找楊傳杰談話后,楊傳杰二話沒說爽快地答應了。 “當時心里打了‘小算盤’。想趁年輕撈點基層鍛煉的資歷,回來后看能不能進步得快一點。”楊傳杰坦言,沒想到第一次到村任職的經歷徹底改變了他工作的軌跡,也改變了人生的方向。
楊傳杰選派的村是岳西縣天堂鎮(zhèn)木沖村,地處大別山區(qū)。習慣了溫暖的小家庭和舒適的機關工作環(huán)境,楊傳杰進村第一天,就被前來討債的村民團團圍住。如此尷尬的場面,讓心中的失落感增加了幾分。
村民散去后,楊傳杰漸漸冷靜下來思考:“我是組織上派來的第一書記,從今天起,我就是這個村的當家人,村民不找我找誰?我不扛著又讓誰去扛呢?”當晚,楊傳杰就召集村“兩委”開會,終于弄清了村集體欠債高達430萬元的原因。當年大辦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時,木沖村舉債興建了麥芽廠,自建了五金廠,現(xiàn)在2家企業(yè)早已停產,但留下的經濟包袱卻一直壓在全村老百姓的頭上。了解情況后,楊傳杰利用自己在稅務部門工作所學到的知識,對債務構成和原因進行了仔細分析,逐漸理清了頭緒,想出了對策。兩個月后,木沖村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通過公開拍賣麥芽廠,不僅消化了債務,解決了原企業(yè)職工的工資拖欠問題,還為村集體新增收入28.6萬元。同時,將五金廠租賃給一位福建老板,這樣,村集體每年可增加2萬元收入。
從春寒料峭到春暖花開,全村20個村民組的500多戶人家,楊傳杰跑了個遍??吹酱謇镞€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生活較為困難,他想盡一切辦法為鄉(xiāng)親們增收致富找門路,找銷路,找項目。
2004年5月,在得知木沖村一位村民的親戚在北京工作,便自費帶著這個村民到北京找他幫忙,想為村里爭取點資金。這位老鄉(xiāng)了解楊傳杰的來意后,一臉驚訝地說:“你一個村官怎么跑到北京來要錢?”要是擱在從前,楊傳杰肯定想找地縫鉆進去,可現(xiàn)在的他卻笑著寒喧。“我當時就想,我身后站著的是木沖村全村的老百姓,我覺得我理直氣壯為老區(qū)人民化緣走到哪都不丟人。”楊傳杰說,自己的一片真誠打動了這位老鄉(xiāng),在他的多方協(xié)調下,一個投資120多萬元的國家無公害茶園基地建設項目落戶在了木沖村。3年任職期間,木沖村共爭取項目資金280多萬元,全村年人均增收近900元,全村落后的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觀。
省地稅局直屬局辦公室副主任孫力回憶說,有一次自己碰見了楊傳杰正在上小學的兒子楊明儒,便逗笑問:“明儒,你爸爸楊傳杰呢?”誰知楊明儒氣呼呼的回答:“楊傳杰???我不熟!”孫力說,這個時候楊傳杰已經一心撲在農村,很少回家,即便回到省城,多數(shù)時間也在為村里項目找資金。
再度報名當村官村 民紅手印寫下挽留信
2012年,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zhèn)小辛村72歲的村民鄧詩軍執(zhí)筆給安徽省委寫了一封信,467戶人在上面摁下了鮮紅的手指印,送到了安徽省委組織部。信中說,“我們不要項目不要錢,只要再留楊書記兩年。”這是楊傳杰的第二段村官經歷,一度傳為佳話。
在木沖村三年的掛職時間很快過去了,楊傳杰回到省城機關后,生活又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不知為什么,總覺得哪里不對勁,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2009年11月的一天,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與楊傳杰同一批到村任職的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同志因積勞成疾倒在崗位上。沈浩的離世讓楊傳杰思考了很多。“想沈浩大哥,想木沖村的父老鄉(xiāng)親,我有一種沖動:要再回到農村去,回到鄉(xiāng)親們身邊。”
2010年,當安徽省委發(fā)出選派第四批干部到村任職的號召后,楊傳杰在第一時間就主動向單位領導提出了申請。得知他的想法后,領導非常支持。這樣,楊傳杰二度成為選派干部,被組織上派到小辛村任黨總支第一書記。
2010年3月1日,楊傳杰正式到小辛村工作。來村里第一件事,楊傳杰就是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公開上墻以方便老百姓找他。他跑遍了全村的8個自然村莊,別說水泥路,當時村里連一條像樣的砂石路也沒有,楊傳杰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當時,楊傳杰就在心里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改變全村的落后面貌。到村的第一個月,通過走訪了解到,曾經取得過紅旗黨支部等許多榮譽的小辛村,現(xiàn)在卻成了欠債15.3萬元,村部只有租來的約70平方米的3間簡易平房,基礎設施落后,群眾收入偏低。
怎么才能取得村里黨員群眾的信任?楊傳杰仔細思考后決定,從建設村部著手。“村部是我們的陣地,一定要先建立起來”。建設村部,沒有資金,談何容易?一著急,在上級把資金撥付下來之前,楊傳杰把自家的積蓄拿了出來,又從親戚那里借錢,湊了30萬元帶到村里,自己先行墊資用于建設村部。2011年元旦,小辛村53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村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辦公條件,為開展正常的組織活動提供了陣地。“以前村務公開欄形同虛設,黨員群眾意見很大,現(xiàn)在涉及群眾利益的支農惠農政策、土地流轉、五保供養(yǎng)等事項全部進行公開。群眾滿意了,我們黨員也有家了。”小辛村有著20年黨齡的老黨員王顯中說。這件事,讓楊傳杰一下取得了全村黨員干部、群眾的信任。
走在小辛村,到處可以看到楊傳杰帶來的變化。如今,村里的主干道全是水泥路,砂石路也通到了村民家門口,這是楊傳杰爭取來資金,給村里修建的。在田間地頭,到處可見新修的涵橋、新打的機井。這是楊傳杰帶領村民爭取到國家級2000畝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治理項目帶來的新變化,原本地勢低洼、水利設施不完備的小辛村,現(xiàn)在也實現(xiàn)了“旱能澆、澇能排”。
小辛村緊鄰義門鎮(zhèn)集市,而且義門鎮(zhèn)工業(yè)功能區(qū)的很多企業(yè)就坐落在小辛村。307省道穿境而過,把小辛村分成了南北兩塊。“應該說,這個村有著非常好的發(fā)展?jié)摿Α?#8221;在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以后,楊傳杰開始把目光放在了招商引資上。經過楊傳杰和義門鎮(zhèn)黨委政府共同努力,小辛村引進了一家服裝廠和一家面粉廠,解決了當?shù)剞r民的部分就業(yè)難題。
兩年的駐村時間飛逝而過,面對鄉(xiāng)親們的挽留,走,還是留下?“只要是組織需要,只要是群眾需要,群眾的挽留,我愿意!”楊傳杰毫不猶豫。就這樣,楊傳杰在小辛村里又干了兩年。
當了7年農村人 他選擇再次進村
2014年9月,楊傳杰在小辛村的任職期滿。他在村里已經呆了整整七個年頭。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兒子也在同年順利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yè)。任期結束的他終于可以和妻子團圓,安心地回城工作生活。可讓人吃驚的是,在省委發(fā)出第六批選派干部的通知后,已是副處級調研員的楊傳杰竟然再次向組織上報了名,單位黨組經過再三研究決定仍然派他去。這一次,他任職的村是國家級貧困村太湖縣晉熙鎮(zhèn)九龍村。
知道楊傳杰的決定后,妻子李萍一直悶悶不樂。李萍在合肥一家企業(yè)工作,經常要上夜班,兒子上學時一直無人照顧,現(xiàn)在好不容易考上名牌大學,李萍想著夫妻倆終于可以在一起過普通日子了,沒想到未來的生活又是寂寞。楊傳杰告訴李萍,自己不為升官不圖賺錢,就是單純地喜歡上村里工作,回到省里機關自己就是個普通干部,但在農村卻可以發(fā)揮更大的光和熱,能真正的感受到人生的價值。
上任伊始,楊傳杰開始了一個月的全村走訪,摸清了村里的情況。楊傳杰了解到,九龍村地處山區(qū),地無三尺平,發(fā)展農業(yè)難度大,村民多以養(yǎng)豬、養(yǎng)雞為業(yè)。8月31日下午,記者一行繞了半個多小時山路后,終于來到了九龍村探水組村民韋大建的養(yǎng)雞場。韋大建是個苦難戶,一直想辦個養(yǎng)雞場,但前期投入需要30多萬元,而且上山沒有路,風險太大,一直猶豫不決。楊傳杰就想辦法幫助韋大建貸了10多萬元款,聯(lián)系了江蘇麗華集團,簽約形成公司加養(yǎng)殖場的聯(lián)合經營模式,解決了養(yǎng)雞技術及市場銷售問題。并向韋大建許諾:“只要雞養(yǎng)成了,村里立即給你修路。”今年一季度,第一批2.6萬只雞出欄了,韋大建凈賺了8萬多元錢,現(xiàn)在第二批2萬只雞眼看越長越大,韋大建樂的合不攏嘴。楊傳杰信守諾言,立即籌集資金,把山路修到了養(yǎng)雞場??吹巾f大建養(yǎng)雞成功,不少村民也想走這條致富路,楊傳杰說只要大家想養(yǎng)雞,不管在哪養(yǎng)都一定給大家通路
短短6個月時間,楊傳杰處理村民糾紛6件,爭取各類項目資金200多萬元,興修水泥路2.6公里,幫助和扶持貧困戶150多戶。“雖然我是省地稅局的職工,但局里的一些新同事我都不認識嘍,局領導開玩笑說我就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楊傳杰笑著說,“我現(xiàn)在關心的就是刮風下雨會不會把村里房子打了,養(yǎng)豬、養(yǎng)雞能不能把錢賺了。”下一步,楊傳杰希望盡快爭取項目資金解決群眾渴盼的通路和水利設施問題,把九龍村建成村美民富的先進村。(徐曉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