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苗民田從于山東臨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參加了第二批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服務地點是偏遠的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
他未曾想過,當年做的一個簡單決定,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讓他在相距故土大半個中國的吉木乃扎下根,工作、娶妻、生子。十年過去了,苗民田早已忘記曾經的艱難與不易,早把自己當成地地道道的吉木乃人。
由于工作出色,幾個月前,苗民田被調到吉木乃縣政法委綜治辦任縣政法委綜治辦主任。雖然從做志愿者開始,苗民田的職務一直在變,但不變的是苗民田對工作的態度。對此,苗民田只淡淡地說:“不能說干一行愛一行吧,只是對每份工作都盡職盡責。”
苗民田深入吉木乃縣牧區開展遠程教育培訓工作,為牧民播放科技、政策類專題片。(資料圖片)
在基層工作找到成就感
“我大學一畢業就來到了吉木乃,年輕時對工作所有的熱情和激情都留在了吉木乃,當志愿者工作結束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這個地方了。”苗民田說。
吉木乃縣地處邊遠,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緩慢,苗民田說,他下決心不離開吉木乃的首要原因是在這里找到了工作的成就感。
“到這兒工作后發現,這里的領導不端架子不打官腔,我們總是能像朋友一樣交流。因為吉木乃很缺人才,幾乎沒有大學生,因此吉木乃縣政府領導特別重視我們這樣的大學生。”為了留下這些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吉木乃縣領導三番五次到上級申請政策,終于,苗民田那一屆留下來的17個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全部納入了自治區事業編制,成為了真真正正的吉木乃人。
除了在工作上很受重視外,淳樸善良的吉木乃人也是苗民田留下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這兒的人們都很淳樸善良,即使陌生人來訪,他們也能熱情地招待客人進屋喝茶、吃飯。這里的治安也特別好,我的自行車鎖都不上放在樓下,過好長時間去看,車子唯一的變化就是積了些灰塵。”說到吉木乃的人民,早將自己劃為吉木乃人的苗民田洋溢著的滿是自豪之情。
“雖然這里沒有很多人希望的高端消費,但我覺得那并不重要。忘帶錢的情況下,我可以到菜市場不花一分錢把東西買回來,生活在這里讓我感覺很溫馨。”苗民田說。
2009年5月19日,苗民田為吉木乃縣托斯特村居民刀肯送去200只鴨苗,幫助生產脫貧致富。(資料圖片)
做一個老百姓的傾聽者
剛到新疆不久,苗民田經常深入吉木乃縣牧區開展遠程教育培訓工作,在不同的季節,他要帶上不同的教材,去牧場給牧民講新知識。
為了將新的養殖技術傳播到每戶牧民家里,苗民田頻繁到訪當地牧民,當地人都親切的稱他為“別克”,這個詞是“好小伙兒”的意思。
如何與牧民打成一片,苗民田有自己的絕招,“每次到牧民家里,我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先靜下心來傾聽他們的訴說。因為我的父母就是普普通通的農民,是村子里出了名的老實人,所以我對基層牧民是很有感情,面對他們像面對我的父母一樣,我愿意聽他們的話,也很尊重他們。”
“他們覺得你能聽得進去他們的話,就對你越來越信任,也就更愿意跟你敞開心扉聊。就這樣,慢慢地我跟牧民們就成為了好朋友,這個時候我和他們說一些意見和看法,他們也就更容易接受我的意見了。”苗民田說。
除了認真傾聽,苗民田還為牧區人民做了很多實事、好事。有一個哈薩克族小伙叫刀肯,以牧業為生的他,家里只有幾只羊和一頭牛,生活比較困難。“我們去了之后發現他家有一塊濕地,就建議刀肯在濕地上養殖鴨子和鵝。”為了讓刀肯大膽嘗試,苗民田和同事為刀肯帶去200只鴨苗和50只鵝苗,還有一些飼料。后來在苗民田和同事的幫助下,刀肯的養殖非常成功,7塊多錢的鵝苗以80多塊的價格出售。看到了如此見效的收益,刀肯也決定在次年繼續養殖鵝。
“我覺得這件事給牧民帶來的經濟效益還是其次,主要是讓牧民在思想觀念上發生了轉變,由之前的只知道養牛羊變成了更加注重考量經濟效益。聽說刀肯現在還在養鵝,生活過得很不錯。”苗民田說。
做了縣政法委綜治辦主任后,工作性質不同,苗民田也有了新的工作理念——不見棺材也得流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哪怕一點小的失誤就可能發生大問題,苗民田對此十分謹慎。“我們的工作主要是防患于未然,在事情發生之前,要往最壞處想,往最好處做,這樣才可能不出問題。”苗民田舉到一個例子。“有一次在兩個班交接的時候,一個樓脫崗了五分鐘,這個事情被我們檢查發現后,就直接取消了五個相關責任人的年底評優資格,并且全縣通報批評。”
沒后悔過,唯一的遺憾就是虧了孩子
新換了工作后,苗民田基本沒什么時間陪家人,尤其在五一、十一、春節等重大節日時,他們更需要提高戒備,反而比平日更加忙碌。
談及新工作對自己的影響,苗民田說:“對我個人來說沒什么,工作性質變了就跟著工作性質走,媳婦兒也理解我,就是虧了孩子。”
苗民田的妻子也是一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援疆也已經有十個年頭,學醫出身的她早成為了吉木乃縣醫院的骨干,帶起了學生。
對于妻子,苗民田是有愧疚的:“我妻子也是山東人,我們回老家匆匆完婚后就又回到新疆繼續各自的工作了。雖然結了婚,兩個人因為經濟問題還只能住各自單位的宿舍,半年后我們才租了個房子住到一起。現在兒子都五歲了,我們結婚照也沒拍,戒指也沒給她買。”
對于與妻子的感情,苗民田十分珍視。“我們倆這一路都是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共同奮斗走過來的,我非常感激我的妻子。”
2010年,苗民田的兒子苗苗出生,因為夫妻倆工作太忙,一直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兒子從三歲半起就要經常一個人待在家里。“四歲的時候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他在家里吃冰激凌、餅干,或者做什么事都會先打電話給我,得到我的允許后才去做。”
因為父母經常不在家,剛剛五歲的苗苗養成了不給陌生人開門的好習慣。“有一次曾經照顧過他的老爺爺老奶奶送了些自家種的菜到我們家,我兒子沒有聽出兩位老人的聲音硬是沒給開門。”苗民田樂呵呵地說著兒子的趣事。
雖然懂事的兒子讓苗民田放心,但他一直覺得對不住兒子,“以前在紀委工作的時候,暑假會帶孩子去附近的旅游景點游玩。但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下班后盡量陪他出去散散步。陪他的時間總歸還是少的,確實比較虧欠。”(康佳 王彥麗)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