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黨建--時代先鋒

來源:《安徽日報》2011-02-24作者:

2月15日,安徽農業大學教授胡承霖在利辛縣望疃鎮抓抗旱促春管農業科技培訓班上,耐心細致地向當地農民傳授科學抗旱、合理施肥要領。黃連廣攝

    
  向北,再向北。這條從合肥通往廣袤皖北大地的道路,延綿數百公里長,沒人數得清安農大教授胡承霖在上面跑過多少來回;兩邊的田野綠了又黃,黃了又綠,見證著這位老人年復一年去播撒希望、收獲豐收。

真心實意服務基層百姓
 
  去冬今春,皖北地區連續50多天沒有有效降水,82歲的小麥專家胡承霖心急如焚,他擔心部分農民對眼下旱情認識不足,錯過小麥澆返青水的時機。于是兔年春節剛過,大年初二他就開始準備資料收拾行李,初三天一亮就坐上長途汽車,趕到了300多公里外旱情較重的亳州市。在他的帶領下,抗旱保苗的攻堅戰在皖北平原上熱火朝天地開展。

渦陽縣陳大鎮種糧大戶孫子富,還記得胡教授來的那天,皖北下起了久違的雨夾雪,還在過年的他和家人們看見被雨雪淋得濕漉漉的胡教授,又是驚喜又是感動,一定要拉胡教授去家里“吃席”,拗不過熱情的胡教授破例登門了,但堅持“不要浪費”,最后一家人陪著胡教授一起吃了一頓面條。

生活上,胡承霖就是這樣一個質樸、寡言的老人,但每次去農村他就成了“話匣子”:不僅開講座,還耐心回答每一個莊稼人提出的問題。并且還細心歸納,總結出共性問題,上報縣政府。 “立春:春打六九頭、備耕早動手、頂凌壓麥田、生產爭上游……”為了讓農民記牢科學種植法,胡教授還和當地農業部門聯合編制了“二十四節氣生產口訣”,印制成掛歷送給農民。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到現在,胡承霖幾乎跑遍了我省北部主產小麥的30多個縣。每到小麥生產的關鍵期,他都在田間地頭觀察苗種生長情況、研究播種技術、分析病蟲害防治……針對突出的問題進行科研攻關。頂風冒雨查看苗情、腳踏熱浪指導生產、滿腿泥巴傳授科技成為胡承霖的常態,群眾親切地稱呼他“泥腿子教授”。這樣的親熱不是沒有來由的,去年秋天,胡承霖來到利辛縣望疃鎮指導小麥秋種,暮色降臨了,他還想多看幾個村上的點,急著趕路,結果被車門夾到了手,頓時鮮血淋漓,連指甲都脫落了,他依舊要求堅持工作,陪同的副鎮長高恒熱淚盈眶地扶住了這個倔強的老人。

情系麥田攻關糧食高產

胡承霖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大學生,自1978年調入安徽農業大學從事小麥栽培學教學與科研工作以來,他的心思就再也沒離開過麥田。1985年胡承霖受聘為國家農業部小麥專家組成員。

1995年,胡承霖退休了,他依舊情系麥田情牽農民。我省是傳統農業大省,小麥常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我省糧食作物的70%和80%。經過幾年的實地調研和經驗積累,2005年胡承霖致信分管農業的趙樹叢副省長,建議開展全省小麥高產攻關計劃,并附上厚厚的方案建議。這一建議引起省領導高度重視。隨后,省政府成立了小麥高產攻關專家組,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胡承霖教授任副組長。一場農業生產大會戰在我省9個小麥主產市拉開序幕。

高產攻關開展后僅一年,全省小麥總產達96.7億公斤,比上年凈增長15.9億公斤,增幅達19.7%,單產首次突破300公斤,單產、總產雙超紀錄,帶動全省農民人均增收74元。在胡教授等的精心指導下,經過5年的努力,我省小麥單產連年增長,總產連創新高,5年累計增產近40億公斤。不僅單產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總產量也跨入全國小麥主產省前列。

喜訊傳來,農業部嘉獎之余,明確指出全國高產創建的發源地在安徽。2007年,胡承霖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標兵”稱號。 2010年,省政府又為其頒發小麥高產攻關特別貢獻獎。省委書記張寶順特別批示:胡承霖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榜樣。

身先士卒傳播科技種田

胡承霖把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作為科研的出發點和突破口。作為小麥高產攻關行動的設計師,他全程參與小麥高產攻關活動。

在渦陽縣農委副主任柴從波這位攻關“老戰友”眼中,胡承霖有“三盯”從不松懈:盯住指導點不放;盯住培訓技術骨干、種糧大戶不放;盯住關鍵季節、時間不放。高產攻關行動中,胡承霖推廣的第一項關鍵技術就是改變農民“大播量”的播種習慣。 “以前祖輩傳下來的種地方法都是密種,每畝播種要15到20公斤種子。現在胡教授提倡精播,每畝只要播撒10公斤左右的種子,反倒能增收。一畝地還能減少10塊錢左右的種子成本,”利辛縣望疃鎮農民張金龍掰起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真是少下十斤種,多收百斤糧啊!‘老把式’不管用了! ”

胡承霖還主動與安農大工學院進行聯系,一起聯合研制了集滅杈、旋根、施肥、播種、鎮壓等五種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農業機械。幾年下來,僅此一項技術,我省小麥畝播種量平均下降約5公斤,為農民節約成本數億元。為解決小麥后期脫肥嚴重的現象,他還提出分次施肥、氮肥后移的新思路,并不遺余力地先后40余次在省電臺節目中宣講推廣,使氮肥后移技術得以廣泛應用。

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胡承霖力主農業科學研究人才隊伍建設。他主動為縣里爭取農業項目,從農大招聘研究生前來工作。張一是安農大2010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在校時因科研和胡教授打過交道,被胡教授發現是搞農科的好苗子,前前后后找他談了10次。張一被胡教授感動了,來到亳州農科院,擔起國家重點項目研究的擔子。

一批植根小麥生產的科技團隊和年輕專家在胡教授的推動下成長起來。安徽農業大學馬傳喜教授先后獲得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李金才教授、姚大年教授獲“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董召榮教授、周桃華副教授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二等獎等。同時,小麥高產攻關行動的巨大成效,促生了玉米振興計劃、水稻產業提升行動等一批糧食高產行動在我省蓬勃開展。

一個人做一兩件有益于社會的事情并不難,難的是一生都在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胡承霖教授就是這樣踐行著一個科技工作者的理想和信念。目前,我省第二輪小麥高產攻關計劃已開始實施,他又一次整裝待發,為了大地的豐收繼續奮斗。(陳婉婉)

【短評】

心系“三農”寫人生

是什么樣的精神在支撐著胡承霖這位科技工作者,讓他把一輩子都奉獻給“三農”事業?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一種情結,更是一個黨員知識分子的堅定信念和崇高追求。

胡承霖教授始終堅守“服務三農、獻身三農”的堅定信念,把如何讓農民豐收、過上富裕日子作為自己的神圣責任和使命,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幾十年來,他帶領團隊立足田間地頭,用自己的知識來改變農業生產的現狀,給群眾帶來了豐收的喜悅和實實在在的利益,為我省小麥高產攻關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被農民親切地稱為“泥腿子教授”、“豐收使者”,不愧為新時期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認真學習胡承霖心系“三農”、造福農民的堅定信念,扎根田頭、創新攻關的工作作風,無私奉獻、奮斗終身的崇高境界,為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責任編輯: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天天天天夜夜夜夜爱爱爱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成人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老人性|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高清 | 内射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理论片www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2020|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脱裙打光屁股打红动态图|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V视界| 一个人www免费看的视频| 把美女日出白浆|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视频高清电影|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污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人人公开免费超级碰碰碰视频| 第一次处破女18分钟高清| 免费看美女隐私全部|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啦啦啦中文中国免费高清|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美女久久久久久| 回复术士的重来人生第一季樱花动漫| 青青草原伊人网|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黑人巨鞭大战丰满老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资源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永久免费观看的黄网站| 四虎精品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