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國(右)慰問老干部。資料照片
在廣德,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2012年,縣委書記吳愛國探視病人,同病房的一位老人遭遇護士通知——“不交錢就停止治療。”老人請求:“家中一下拿不出這么多錢,有醫保能報銷,能否先少交或交自費部分?”
“廣德百姓是否也遭遇過這種情況?可否‘先看病,后付費’?”吳愛國找來衛生局、醫院負責人討論,決定創新原有管理方式,實行“住院小額預交金”制度,病人不需預先全額支付看病費用,只要支付醫保報銷以外費用,7.1萬名群眾因此受益。
在吳愛國推動下,圍繞黨的建設、經濟社會發展、民生、社會治理等課題,2012年起,廣德一年確定約25個改革創新項目推進實施,今年正好實施100個創新項目。
“在鄉村,群眾對是否公平最為介意”
“抓發展、搞改革、保穩定,首先要考量是否有利于百姓。”吳愛國說。
“在鄉村,群眾對是否公平最為介意。”吳愛國說。為避免低保被鄉村干部優親厚友,廣德對城鄉低保動態管理,一年一評議。由方方面面代表組成評審團,經評議投票,決定名額后公布到村民組、自然村,全縣2.1萬多名農村低保,每年都有幾千人調整,去年動態核查中,有5800人“或因貧困原因消失,或經濟方面有了發展”被調整出來。
“小權力也要在陽光下運行。”吳愛國說,圍繞鄉村事務公平,廣德推動農村小微權力規范體系建設。目前,全縣梳理28項村級組織和村干部權力清單。
廣德還在全省率先實行70周歲以上老人等特殊群眾免費乘坐城鄉公交制度,為65歲以上生活困難老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把困難弱勢群體緊緊攏在懷里,是我們的底線。”吳愛國說。
“吳書記常到村走訪,了解到雷忠富因腦瘤壓迫神經不能行走,兩個小時后就買了輪椅送給他。”東亭鄉柳亭村黨總支書記胡必勝說,每年吳愛國都要在村里開座談會,最近一次是6月6日,“從晚上6點40開始,一直談到11點多,當晚就住在村民陳祖倫家。”座談中了解到因河道淤積,下大雨造成道路被淹、出行不便后,吳愛國當即安排有關部門著手整治。
“在廣德5年多,吳書記不僅跑遍全縣所有行政村,入戶蹲點,還要求所有干部都沉下去。”縣委辦副主任、政研室主任傅明輝說。
“發展科學不科學?這是最大的民生”
“這幾年廣德變六大產業為兩大主導產業,變十個園區為兩區兩園,變統一考核九個鄉鎮為分四類考核,變粗放發展為節約集約發展。”在廣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斌看來,這種調整主要歸功于吳愛國對廣德現階段發展的科學定位。
吳愛國自2010年4月調任廣德縣委書記后,多方調研論證,得出廣德仍處于“工業基礎的形成階段、城鎮化的起步階段”的基本判斷,確立“工業強縣、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和“開發區、新老城區、旅游休閑區‘四區’同城、產城一體”的城鎮化發展思路,集中打造兩個省級開發區和兩個特色工業園,重點培育了機械、電子兩大主導產業。短短幾年,園區集聚了一批上市或高新企業,主導產業產值去年突破80億元,廣德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35家,連續多年位于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前列。
“發展科學不科學?這是最大的民生。”吳愛國說。
廣德發展工業從2002年起步,全靠招商引資,外地企業只要來就要,產業多、散、小。廣德縣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羅正軍介紹,規劃區位調整,開發區與新老城區一體化,南部山區不辦工業,定位旅游區,同時產業定位聚焦機械制造和電子信息兩大主導產業,招商引資從“撿到籃子都是菜”到實行“有污染難治理不招”等“5個不招”的轉變。幾年來,開發區嚴把項目準入關,累計清理盤活嫁接低效閑置用地6000余畝,企業數量從82家發展到238家,吸納3萬多人就業。
一到周末,廣德的大小酒店旅客爆滿。“南部山區不辦工業辦旅游”的定位,讓群眾享受了碧水藍天,也嘗到發展旅游的甜頭。
“干工作慢不得、急不得,把守底線原則”
2011年,廣德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少數農班車主罷運阻撓、打砸正常運營車輛。吳愛國一方面要求交通部門組織運力確保市場秩序,并對非法串聯、打砸行為依法處理;一方面出面與車主對話,講明白對原從事運營農班車主的保障,打消其顧慮,改革得以順利實施。
去年4月底,吳愛國連續幾天高燒,仍堅持工作,最后確診患上流行性出血熱,病情加重,才被強行送醫治療。出院時醫生再三叮囑必須調養一個月,可他在家只休息兩天就回到工作崗位。“他對工作始終有種‘看不過去、放不下去、忍不過去’的責任感。”傅明輝說。
“干工作有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按期調度,我的態度是慢不得、急不得,更要把守底線原則。”吳愛國說。
“在干部選任上,廣德按程序辦事,集體研究、決策。”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愛慶說。吳愛國的一位親戚在縣直某部門任職,剛到廣德吳愛國就跟他約法三章,結果親戚一直沒因這層關系得到提拔。
“產權交易、項目工程建設極易滋生腐敗,須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錢。”吳愛國說,經充分調研后,廣德建設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推行工程建設項目領導牽頭負責、部門分工實施、紀檢監察全程跟蹤的“三位一體”模式,并成立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政府投資項目全部通過招投標公開發包,保證了公共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也杜絕了暗箱操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