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優秀縣委書記”胡啟生8年讓包河區成為“全國雙百強城區”現已調任巢湖市委書記
從北大博士到基層區委書記,從年輕帥氣的省委辦公廳綜合室副主任到寫滿滄桑的白發書記,8年中,包河區委書記胡啟生用汗水澆鑄出輝煌,讓普通城區變成“全國雙百強城區”。 5月份,胡啟生被省委組織部選中,推薦進京接受百名優秀縣委書記表彰。7月1日胡啟生剛從北京回來,今天就要調任巢湖市委書記。得知記者要采訪他時,他給記者回了這樣一條信息:“感謝關心,我要急著去巢湖干活了。不要老宣傳我個人,這是包河集體的榮譽。”
上任首次發言做檢討
44歲的胡啟生頭發已花白。夏天治理藍藻時,他頭戴草帽,卷著褲腿行走在巢湖岸邊,這個形象很難讓人把他和區委書記聯系在一起。“包河面臨這么好的發展機遇,我們這一代人如果不努力工作,就會愧對子孫后代,人生也會留下遺憾!”這是胡啟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頂著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的光環,有著深厚的理論功底,但身處基層,胡啟生始終注重實情,“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上任之初,包河區由“郊”到“城”不久,城鄉二元結構明顯,最頭疼的是違法用地普遍。胡啟生第一次代表包河在合肥市發言,就是做違法用地的檢討。他從重拳整治違法用地問題入手,帶領包河成功創建“全國土地節約集約模范縣區”,短短1年迅速由違法用地“重災區”變成節約集約用地“先行區”。
干部敬畏的拼命三郎
8年來,胡啟生拼命三郎式的工作作風,影響和帶動了包河干部的干事激情。
征地拆遷被稱為是“天下第一難”的工作。為了征遷,胡啟生大會小會反復講,隔三差五一線督。“說真的,我們有點‘怕’胡書記”,一位在街道工作的包河干部說,“不踏實做事不行,工作做到什么程度,胡書記門兒清,他真的會去現場明察暗訪,了解一手資料。”“五加二、白加黑”,這是包河干部的真實寫照,他們的干事創業也屢屢創下了包河速度:包河區共完成各類房屋征遷1720萬平方米,占全市總量的60%;國家級森林公園濱湖濕地森林公園一期建設僅用了40多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任務,創出了工程建設的“包河速度”和“包河品質”。
任河長路長啃硬骨頭
“腳上粘了多少泥土,就積淀了多少情感”。記者日前在巢湖岸邊采訪巢湖藍藻時,游艇師傅許家亮告訴記者,胡書記經常騎著自行車,一個人一路查看藍藻情況。而在濱湖濕地森林公園建設中,也常能見到胡啟生騎車在園區內溜達,查看建設進度。
胡啟生在合肥率先推行“河長制”和“路長制”,并主動擔任污染最重的十五里河河長,以及創建最難的寧國路龍蝦一條街路長。說到“走河巡路”,干部都服他,因為區里沒人能比;抓文明創建,干部都怕他,因為他比一線城管隊員發現的問題還多。在這種實干為民的情懷下,包河區連續多年榮獲“合肥市民生工程組織實施工作杰出獎”。(祖春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