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宿州市埇橋區沱河街道春光社區居民王淑軍來到宿州市中心血站,領取自己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的獲獎證書。
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員和王淑軍熟絡地打著招呼。因為經常獻血,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員都認識王淑軍。王淑軍自1999年開始無償獻血,累計捐獻全血1.2萬余毫升、血小板60個治療量,合計獻血2.4萬余毫升,詮釋了一位普通市民對他人、對社會的大愛。今年6月,王淑軍榮登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
在一次偶然中卷起袖子
1999年2月的一天,一輛采血車開到王淑軍的單位門口。當時,無償獻血的概念并不普及,很多人不愿參與。但王淑軍因為親人住院接受過輸血,了解到無償獻血可以幫助到很多患者,保障他們得到及時救治,于是她踏上采血車,毫不猶豫地卷起袖子。
但沒有想到的是,當看到殷紅的血液順著針管流出時,王淑軍竟一下子頭暈起來,還直冒冷汗。工作人員告訴她,這是暈血的癥狀。第一次無償獻血,王淑軍獻出200毫升全血。雖然暈血,但當王淑軍拿到記錄獻血相關信息的“紅本本”后,她感到十分光榮和自豪。從此以后,王淑軍堅定地走上了無償獻血的愛心之路。
“王大姐,你有沒有想過獻血小板呢?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功能,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在2012年的一次獻血中,血站工作人員的建議讓王淑軍很是心動。捐獻血小板屬于捐獻成分血,和捐獻全血一樣,都屬于無償獻血。相較于每隔半年才能捐獻一次全血,捐獻血小板的間隔期更短。不過,捐獻血小板比普通獻血的要求高。為此,王淑軍幾乎每天都堅持鍛煉,以保證身體健康,符合捐獻標準。
“對我來說,捐血小板最難的就是耗時太長,至少需要50分鐘,整個過程不能動。”但一想到能幫助更多的患者,王淑軍便毫無怨言。
和外孫的“小秘密”
王大姐嗎?這邊出了重大交通事故,需要血液,你有時間來獻血嗎?”“行,沒問題!”像這樣的求助電話,王淑軍已記不住接到過多少次。只要身體情況允許,她總是欣然前往,積極配合。王淑軍也成為親戚朋友和血站工作人員心中“永遠熱血”的王大姐。
“每次獻完血,我都小心地藏好獻血證。”王淑軍獻血的事情一直瞞著丈夫和女兒,王淑軍解釋說,“以前身體不是很好,怕丈夫和女兒擔心。”
不過,外孫卻是王淑軍無償獻血的“知情人”。原來,王淑軍總是悄悄利用接送外孫上下學的機會去獻血。有一次,王淑軍因為獻血小板而耽誤了接外孫放學。看著悶悶不樂的外孫,王淑軍只好向他展示針眼,將“秘密”和盤托出。“姥姥怎么打針了?”“姥姥是為了幫人呢!”從此以后,無償獻血就成了她和外孫共同的“小秘密”。直到有一次媒體記者到王淑軍家采訪,王淑軍的丈夫看到一沓沓獻血證,才知道妻子原來獻過這么多次血。
“外孫和我說,等他兩年后年滿18歲,也要去獻血!”王淑軍笑著說,對于外孫加入無償獻血隊伍的想法,她非常高興。
堅守初心不動搖
如今,王淑軍已超過獻血年齡上限。回憶起最后一次獻血的經歷,她記憶猶新。2020年6月9日,還差兩天就滿60歲的王淑軍再次登上采血車。“這是我最后一次獻血,我得珍惜機會。”王淑軍說,當時她的女兒身患重病,需要人照顧,盡管每天奔走在家和醫院之間讓她十分疲憊,但她還是獻了最后一次全血。
21年來,王淑軍累計捐獻全血1.2萬余毫升、血小板60個治療量,合計獻血2.4萬余毫升。但她卻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眾人之力才能點亮生命之光。她把無償獻血形容為“一場愛心接力跑”,她得把接力棒傳遞下去。
獻血年齡有上限,但宣傳無償獻血的努力無上限。因為超齡不能獻血的王淑軍沒有停下來,而是在小區里、校門前、菜市場向人們宣傳無償獻血。“獻血前不需要特意補充營養,只需要休息好,飲食清淡即可。”“獻血累計滿1000毫升的獻血者終身免費用血。”如今的王淑軍,只要有時間,就會向身邊人宣傳無償獻血。為此,她還總結出經驗:“如果對陌生人直接宣傳無償獻血,他們肯定會比較抵觸,但通過聊天的方式宣傳,更容易被接受。”
“獻血會感染疾病嗎?”“獻血影響生育嗎?”對于大家的疑問,王淑軍總是以自己為例,耐心為大家解答。“我現在的工作就是普及正確的無償獻血理念,更好地為無償獻血者提供服務。”王淑軍驕傲地表示,“許多朋友第一次無償獻血,都是在我的宣傳和鼓勵下完成的。”
多年來,在王淑軍影響下,有近300人陸續加入無償獻血的隊伍。王淑軍告訴記者,她還計劃捐獻遺體,讓奉獻不因生命結束而停止。
在得知自己獲評“中國好人”后,王淑軍有些不好意思,她再三說:“我只是個普通人,沒有多大的本事,能夠通過獻血幫助他人是我的榮幸。”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