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點前,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黃池鎮西河村村民劉慶像16年來的每一天一樣,拎著一個暖水壺,帶著一條毛巾,就上了船。
劉慶在渡船上擺渡。
西河村,因青山河從西臨界而過而得名。村子里沒有集市,村民們趕集、上街、出行都需要跨過蜿蜒的河流,去往西河對岸的查灣,再輾轉去往蕪湖等地。在這處近百年的老渡口,從外公到舅舅再到劉慶,祖孫三代為兩岸村民擺渡了近百年。
渡船方便了當地村民出行。
“外公的渡船還是搖櫓小木船,就算是體力好的人,一天搖下來也是腰酸背痛。后來,舅舅把小木船變成了能載15人左右的小鋼殼船,但每次用搖把啟動柴油機,對體力的考驗還是挺大的。”劉慶說。
青山河的河面距離雖不足百米,坐船單趟一兩分鐘就能靠岸,但如果不坐渡船,村民則需要經過下游的跨河大橋,不方便不說,時間上也要多花一個多小時。
幾十年來,村子里的路從泥巴黃土變成了干凈整潔的鄉道,兩岸的河壩筑高了、修好了,劉慶的船也變成了裝載15馬力的單缸柴油機、載客40人的新鋼殼船,但一人一元渡的船費卻從未變過。
也有村民勸過劉慶,“物價漲了,渡船費漲一點我們也能接受。”但劉慶考慮到村民過河的成本,堅持沒有漲價,為了方便經常出行的居民,劉慶還設立了45元/年的渡船年票,不限次數,隨到隨走。
劉慶駕駛的渡船穿梭在青山河中。
每三四分鐘一個來回,一天14個小時,往返100多趟……16年來,劉慶為青山河查灣段鄉民來往擺渡近百萬人次。
“過河中很多是老人小孩,隨身攜帶有重物,大家鄉里鄉親,都不容易,‘搭把手’都是應該的。”劉慶說,老一輩把渡船交給了自己,就要負責到底,“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守好自己的陣地。”劉慶入選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
劉慶入選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