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去,淤泥滿地。
大街小巷,來自政府部門的志愿者和廣大市民拿起掃把鐵鍬,自愿加入清淤的隊伍;為助力災后防疫,91歲的國醫大師徐經世用心寫下“水災防預茶飲方”,托人送至黃山市……
在這場防汛救災硬仗中,各級黨委、政府率先垂范,社會各界挺身而出,洪水中堅守崗位的干部,洪水后整潔一新的街道,安置點內騰起的陣陣飯香……這一切讓所有人看到了風雨同舟的力量,為防汛救災這場硬仗筑起了一座牢不可破的精神堤壩。
越是風雨來襲,越要同舟共濟。在歙縣受災最嚴重的紹濂鄉,災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支援的隊伍便從四面八方趕來。來自駐軍部隊、武警、應急消防部門等單位的救援力量深入重災區,面對仍不時發生的塌方和未知的危險,義無反顧用晝夜不停的奮戰,為村民開辟救援通道。受災村子的村干部臨危不亂,在道路受阻、斷水斷電且與外界失聯的情況下,堅決扛起責任擔當,有序組織村民開展自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體現在“讓我上”“有我在”的鏗鏘話語中,體現在分秒必爭的生命競速中。
在徽州區翰山村防汛臨時安置點,志愿者們結合學生的課業內容和學習進度進行課業輔導,還為學生們安排了剪紙、漆扇制作、扭扭花制作等趣味手工課程和心理健康輔導;在黃山區龍門鄉輪渡村竹棵組,唯一對外道路發生塌方后,5名鄉村黨員干部立即組成一支水上應急救援小分隊,將沖鋒舟化身“希望之舟”,全力轉移受困群眾……災難面前,大家戰斗在一起,共同守護家園。每個人的行動匯聚起來,接力傳遞下去,凝聚起戰勝洪水的強大力量。
眾人拾柴火焰高。這種萬眾一心的力量,正是我們面對災害、戰勝災害的底氣。
當前,雨水仍在繼續,防汛仍處在最吃勁的時候。暴雨面前,每個人仍應繃緊防汛“安全弦”,做到人人有愛、人人有責。要切實克服麻痹思想、僥幸心理,增強齊心協力應對“雨情”的行動自覺,堅持從我做起,自覺服從防汛大局的需要,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安排,遠離任何風險點。要自覺增強防汛減災和避險意識,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學習防汛避險知識,掌握避險自救技能。要攜手同心,對于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力所能及伸出援手,傳遞守望相助的溫暖和力量。要顧大局、守規矩,明是非,不信謠,不傳謠,傳播正能量。
暴雨是一場大考,既考驗著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也考驗著每個人的責任與擔當。只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心手相連、勇毅前行,匯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就一定能打贏這場防汛救災硬仗!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