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袁寨鎮北照村村民陳廣安像平常一樣來到潁河阻擊戰烈士紀念碑前,拔除野草、掃去塵土,炎熱的天氣讓他汗流不止,卻沒有減緩他手上的動作。“我是老了,但我還能干!”陳廣安斬釘截鐵地說,為烈士掃墓,傳頌他們的英雄事跡,弘揚紅色文化,是他準備奉獻一生的事業。
76年前,28名解放軍戰士在淮海戰役潁河阻擊戰中犧牲;61年前,14歲的陳廣安第一次聽說潁河阻擊戰烈士的故事,并在心中許下承諾:要為28名在潁河阻擊戰中犧牲的無名烈士樹碑立傳。2008年,59歲的陳廣安出資修建了淮海戰役潁河阻擊戰烈士紀念碑。此后的16年里,陳廣安擔任守護人和講解員,宣講烈士故事,累計接待10多萬人次。7月30日,陳廣安獲評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
多次奔走 為無名烈士“留名”
1963年,陳廣安在參加學校組織的為烈士掃墓活動中,來到潁河阻擊戰遺址祭奠先烈,聽老師講起潁河阻擊戰的故事。“不過,當時犧牲了多少名戰士、他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卻一無所知。”陳廣安說,這讓他很遺憾,“保衛我們的人,我們卻叫不出名字來,心里不是滋味。”
當時只有14歲的陳廣安產生了一個想法:“長大后,一定要為烈士們建一座高大的紀念碑,讓更多人記住這段光輝歷史。”這個念頭像一粒種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從那以后,陳廣安經常去和村里的老人聊天,聽他們講述解放軍戰士在魏溝口打阻擊戰的情形以及戰士與老百姓魚水情深的故事。
成年后的陳廣安開了一家照相館,他誠信經營,熱情待客,日子越過越好。為烈士紀念碑的心愿,也正式提上日程。2005年3月,陳廣安正式向潁東區委申請,要自己出資,為魏溝口阻擊戰中犧牲的烈士立座紀念碑。
立碑,總得知道為誰而立吧?可年代久遠,當年的小規模戰斗留下的歷史資料很少,想查清戰斗中犧牲烈士的姓名并非易事。于是,在工作之余,陳廣安遍訪當地知情人及見證人,查閱有關史料和書籍,自費輾轉于烈士生前家鄉及戰友家鄉之間。他曾3次到訪淮海戰役主戰場,為了一點參戰幸存者的線索就追蹤到合肥、武漢、成都和重慶等地……陳廣安騎著摩托車、坐著大巴車,一共走訪了4省10余個地市,先后拜訪300余人,行程4000多公里,努力查清潁河阻擊戰中犧牲的烈士信息。最終,經相關部門確認,28名烈士“有名可溯”。
多年堅守 傳頌烈士感人事跡
2008年3月,經上級部門批準,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陳廣安開始動工建設紀念碑。他不僅出資購買磚瓦、水泥、木料,還找到城鄉規劃方面的設計師鄒永生,請他幫助設計紀念碑的樣式。鄒永生得知陳廣安的想法后十分感動,幾易其稿,最終將一份莊重大氣的紀念碑設計圖紙交到陳廣安的手上。鄒永生對陳廣安說:“您做的事情很有意義,設計費我分文不收,就當作對英雄的一份敬意。”
潁河長逝水,松柏萬古青。2008年4月4日,在潁東區袁寨鎮新建魏溝閘西北側,一座高10余米的烈士紀念碑落成,上書“潁河阻擊戰英雄永垂不朽”,四周松柏環繞,莊嚴肅穆。紀念碑的基座一側鐫刻著28名烈士的名字:張紹民、馬思營、王天友……自此,一個個模糊的烈士形象逐漸清晰起來。陳廣安還在紀念碑旁栽種了28棵松樹,代表28名烈士永遠挺立。
潁河阻擊戰烈士紀念碑的落成,對當地有著特殊意義:一方面,它成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點;另一方面,陳廣安為建烈士紀念碑搜集的信息和史料,填補了阜陽市黨史有關資料的空白。
從那以后,只要有空閑時間,陳廣安便會騎上自行車來到紀念碑所在地,修剪四周的藤蔓,除草,擦拭紀念碑。“修建紀念碑是為了讓英烈的故事一代代傳頌下去,教育后人珍惜美好生活。”陳廣安告訴記者,“我會盡我所能,維護好紀念碑的形象。”
多地宣講 讓烈士精神熠熠生輝
“戰士們在村里不斷奔走,通知鄉親們趕快躲起來。”“魏溝口阻擊戰打響,戰士連續打垮敵人5次搭建的浮橋,一直沒有吃飯、休息。”“由于敵眾我寡,這個班的戰士全部壯烈犧牲。”……為了讓更多人知道烈士們的故事,陳廣安拿起話筒,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并利用自家宅院展出潁河阻擊戰的一些史料。
“捐建紀念碑不是目的,讓英烈英名傳播四方、流芳百世、教育后人才是目的。”陳廣安說,每當有人前來緬懷先烈,他都會提前準備條幅,調試音響,然后主持祭奠儀式,為前來瞻仰烈士的人們講解,講述這里曾經發生的革命故事。
為了把宣講工作做好、做細,陳廣安印發了《潁河阻擊戰宣傳手冊》,制作烈士生平簡介、個人事跡等音視頻,讓講解更立體、更生動。2021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陳廣安精心編印了淮海戰役潁河阻擊戰史料攝影畫冊《潁河贊歌》1000本,記錄宣講紅色故事。
在陳廣安的宣講和精心守護下,潁河阻擊戰烈士紀念碑成了遠近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10月,潁河阻擊戰烈士紀念碑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越來越多的人來為烈士祭掃。到目前為止,陳廣安已累計接待10多萬人次,義務宣講阻擊戰故事上千場次。為了讓英烈精神激勵更多后人,陳廣安還應邀走進機關、學校等進行宣講。
“每年要講上幾百場次,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0多個團體,連口水都顧不上喝,嗓子都啞了。”陳廣安笑著說,“但我心里是高興的,也不會覺得辛苦。”在守護烈士的同時,陳廣安還守護著當地鄉親,他創辦、注冊成立了“潁河愛心公益協會”,定期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的志愿服務活動。目前,成員已有200多人。
如今,年逾古稀的陳廣安仍在孜孜不倦地續寫著紅色故事,書寫著自己守護烈士榮耀的使命擔當。“沒有他們的犧牲,哪有我們的好日子?我希望英雄不再‘無名’,希望他們的精神能永遠傳承下去。”陳廣安誠摯地說。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