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陽市臨泉縣,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李慧琳、李智琳姐妹耳濡目染父母多年恩愛、守望相助,早早就扛起了照顧患病父親的責任,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姐妹倆給父母還送上了兩件小禮物。
“一個是送給爸爸輪椅上的加絨坐墊,一個是送給媽媽的圍巾,因為她每天上下班都要騎電瓶車,非常辛苦。”姐妹倆說。
姐妹倆的孝順離不開媽媽葛春梅的言傳身教。愛人罹患重癥,她不離不棄;公婆年邁多病,她悉心照料;社會需要,她毅然沖在最前頭。2022年,葛春梅入選“中國好人”。“我們夫妻倆也是想通過我們的言行示范,讓孩子們感受到,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相互支撐、相互鼓勵,就一定會戰勝這些困難的。”葛春梅說。
道德,是一種力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好人,是一面旗幟,鼓舞人心、引領方向。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回信,全省上下備受鼓舞、倍感振奮。“這是對黃山守護者的鼓勵,更是對‘中國好人’群體的鼓勵,讓我的信心更足、干勁更足。”胡曉春激動地說。
評好人、獎好人、敬好人、做好人,近年來,安徽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持續推進“踐行核心價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題實踐,大力選樹群眾身邊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先進典型,用榜樣力量帶動更多人向上向善。截至2024年底,安徽有1759人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人數保持全國首位。
“好人”有底氣,社會才能樹正氣。今年春節前夕,省市兩級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組織開展慰問幫扶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活動,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表達對好人模范的關愛和禮遇,彰顯德者有得、好人好報價值導向。全省通過登門看望、座談拜年、到工作一線慰問等方式,慰問幫扶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2845人。
獎勵善行、扶持創業、關愛生活……在全國率先設立道德建設基金,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幫扶慰問困難好人模范;鼓勵各地推薦好人參選“兩代表一委員”;在交通出行、景區游覽、體檢就醫等方面出臺優惠措施……安徽不斷健全完善禮遇關愛機制,推動各地細化實化幫扶舉措,彰顯德者有得、好人好報價值導向。
身邊好人是可學可親可感的正能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體現。我省創設省、市、縣三級好人館,全景展示身邊好人的先進事跡。文藝工作者根據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事跡,精心創作各種戲劇和短視頻、微短劇,傳遞真善美的道德力量。省市主要媒體常年開設“榜樣”等專欄宣傳典型,重大典型著重報道、先進典型及時報道,讓好人好事常態見諸報臺網端。
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影響身邊人。我省還把好人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結合,樹立典型標桿,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好人力量。各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常態化舉辦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座談交流、報告會,廣泛開展先進典型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宣講活動,把一堂堂生動的“好人”課堂帶到群眾身邊。
迎著光,成為光。200多名“中國好人”領銜組建文明實踐隊伍,上萬名志愿者參與其中,徐輝假日小分隊、朱恒銀工作室等活躍在江淮大地,成為群眾身邊的“暖心人”。
身邊好人踐行著江淮兒女的道德追求,彰顯著新時代的精神風貌。新征程上,讓我們走近好人、學習好人、爭當好人,共同弘揚社會正氣,引領社會風氣,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