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雨后,在望江縣武昌湖濕地太慈鎮郭河村的一塊灘涂,遠遠望去,大雁、天鵝等候鳥佇立枝頭。“雨后我們主要是例行檢查小候鳥是否從鳥窩中掉下,樹枝是否破壞鳥窩等。”護林員張增羊說道。
張增羊是郭河村的一位村民,今年64歲的他,在這片土地上從事護河、護林工作已經整整10個年頭,從最初的一人護林護河,到如今和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一道從事濕地守護工作。“這些年來,隨著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家都認識到了守護濕地的重要性。武昌湖作為安慶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是南來北往候鳥的棲息之所。”張增羊見證了這片濕地的諸多變化。
環境好不好,鳥兒先知道。對于這些年的濕地保護工作,張增羊感觸頗深。他說:“最讓我感到欣慰的,就是候鳥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從最初常見的幾種,到現在的多種珍稀鳥類都來此棲息,如天鵝、大雁、青頭潛鴨等,不僅冬天有候鳥,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不同鳥類安家,而且村民也主動去守護濕地,保護候鳥了。”
為了保護候鳥順利遷徙,張增羊每天都會沿著濕地巡邏,密切關注候鳥的動態。一旦發現有受傷的候鳥,他會小心翼翼地將其救起,及時送到武昌湖濕地保護中心。在張增羊這群“守鳥人”的努力下,如今,在武昌湖濕地重要腹地的太慈鎮,志愿者們也多了起來。太慈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了一支候鳥保護隊,在張增羊帶領下,如今每到候鳥遷徙時,周邊還會建立一道護鳥屏障。正如太慈鎮副鎮長何桂林所說:“通過護林員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努力,大家對候鳥保護的意識也增強了,如今我們這里候鳥保護志愿者就有13人。”這些志愿者在候鳥遷徙后就會及時清理周邊垃圾,對周邊樹木進行生態防治等。
對于濕地候鳥保護,張增羊表示,未來他將繼續堅守崗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這片濕地,為候鳥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棲息環境,讓更多的候鳥在這里歡快地歌唱,迎接每一個春天的到來。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