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凌晨3時30分,當整個蕪湖還陷入沉睡,在灣沚區紅楊鎮西河菜市場,陶勝的早餐店里已經升騰起一縷煙火。
對于西河社區的街坊四鄰來說,來這里吃上一碗小刀面,可以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而對于店主陶勝來說,正是靠著這50平方米的店鋪,她撐起了一個命運多舛的家庭。
時間回到23年前。陶勝通過自由戀愛,與丈夫相識相知,并許下相伴一生的誓言。但僅僅只過了3年,她的丈夫就被查出1型糖尿病,2015年又病情惡化,導致腎功能衰竭并引發尿毒癥。
那時,陶勝幾乎每個季度都要陪丈夫跑次江蘇南京,進行為期3天的腹膜透析治療。加之使用的進口藥物尚未納入醫保,直至她的丈夫去世,3年下來,陶勝一共借了20多萬元的外債。
其實,丈夫給陶勝留下的,不僅是沉重的債務,而且還有一對年邁的父母和一位身患殘疾的哥哥。2018年的陶勝,不過41歲,有人勸她不如趁機甩了這個“包袱”,但她卻用“女子能頂半邊天”的堅韌撐起一切。
諾不輕許,許則為之。
雖然無法和丈夫兌現相伴一生的誓言,但陶勝把她對小家的愛,都毫無保留地傾注在了對公婆和兄長的照料之中。“我這個兒媳,待我就像女兒一樣,甚至比女兒還親。”陶勝的婆婆逢人便夸。
為了還清外債,陶勝起早貪黑地開起小餐館,逐漸成了當地菜市開門最早、關門最晚的一家店鋪。她靠雙手勤勞打拼的點滴,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她的女兒。
陶勝的女兒記得,2015年10月,一位顧客不慎將15萬元現金落在店里。雖然當時的陶勝比任何人都需要這筆“巨款”,但質樸善良的她,還是毫不猶豫地主動聯系尋找失主。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誠信待人,不是自己掙的錢不能要。”即便時隔多年,陶勝的女兒依舊難忘媽媽當時眼神中的篤定。
一勤天下無難事。去年年底,20多萬元的外債基本還清,女兒也已大學畢業在合肥上班,陶勝身上的擔子逐漸輕了起來,于是把小餐館改成了早餐店。
今年,陶勝當選“安徽好人”。但她卻認為,這個榮譽更應該屬于每一個在她無助時伸出援手的身邊好人,“是他們幫我跨過一道又一道的坎。”陶勝說。(記者 方舢)
責任編輯:桑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