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男孩吳恒銳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他曾是一名公安局輔警,2019年來到宿松縣洲頭鄉泗洲村,成為一名新型農民,把新型的水產養殖和種植模式帶到這里,把新的農業思維、種植養殖技術帶給村里的老百姓。
“剛開始從東北到宿松來的時候不是很習慣,但是在看到姐夫當年抗洪的時候內心觸動很大,于是我鐵了心要留下來,我想讓青春在這里發光發熱,做一名新農人,帶領這里的百姓致富”。吳恒銳回憶起當年抗洪的情景時說道。
從此以后,他便成了洲頭鄉泗洲村青年志愿者隊伍中的一員,時常參加愛老敬老、扶危濟困等志愿服務活動,到敬老院為老人們鋪床、燒飯、理發剪指甲,深入留守兒童家中開展“情暖童心”慰問等情景已成為他工作中的常態,特別是帶領泗洲村村民發展農業產業,傳授種植養殖技術,帶動村里群眾創業致富。
吳恒銳深知,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責任重大,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能有他的足跡也倍感光榮,他說是農業給了他一束光,也是雷鋒精神打動了他的內心,讓他可以勇往直前,奮力前行。
2022年初,吳恒銳入戶慰問時,了解到村里一位50多歲的大爺史王根沒什么手藝,父親患有重病,家中兩個孩子都在讀書,一家子全靠史王根打零工為生,生活過得清苦,吳恒銳看到這個情形后內心久久不能釋懷,第二天便主動找到史王根,與他談心,了解到史王根家的土地和水田較多,租的租、荒的荒,問他是否愿意到自己基地務工,免費教他種養殖技術,一開始史王根有點擔心自己這么大年紀又沒什么手藝學不會,可在吳恒銳的真誠勸說下,史王根同意了,日復一日的辛苦付出,如今史王根已是吳恒銳基地中的老員工,不僅學會了種植果樹和養殖龍蝦的技術,而且成了種植基地的管理員,每個月不僅可以拿到4500元的固定收入年底還能拿到獎金,史王根還憑借自己學習的技術,利用自家的土地種植了部分果樹,把自家部分水田改造成了龍蝦養殖區,妻子在安心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同時打理著自家果園和龍蝦池。史王根經常笑著說,“多虧了吳恒銳,感謝這位小伙子幫助他改善了生活。”
泗洲村像史王根這樣接受吳恒銳幫助的人還有很多,有的在吳恒銳基地務工,有的通過學習種養殖技術回家自己創業致富。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作為一名志愿者,吳恒銳盡管每天都忙忙碌碌,但他感覺內心充實、精神飽滿。“愿以后有更多的青年人加入我們的隊伍,做一個接地氣的新農人,學習雷鋒精神,一起快樂奉獻。”吳恒銳滿懷期待地說道。(通訊員 袁潔)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