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命名第八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太湖縣分公司北中郵政支局投遞員吳義陽名列其中。
穿赤水河、越桐山、過將軍山,五米一小坡、十米一大拐……位于大別山腹地的桐山郵路,難度堪比蜀道。這條郵路,吳義陽走了23年。從青春年少到雙鬢斑白,堅持日行108公里,粗略計算,他走過的郵路超64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走了15圈,送出報紙、信件、匯款單、錄取通知書和包裹等超過54萬份。
一個人,一輛車,把一件件包裹送進去、運出來,吳義陽“馱”進一個山外世界,帶出一份山里期盼。
吳義陽在掃描包裹。
他讓每個包裹都有歸宿
“媽,我去所里了,有事打電話。”每天6時許,安頓好母親后,吳義陽直奔郵局。不一會兒,從縣城來的郵車到達,吳義陽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掃描錄入、分揀裝車、收寄包裹……
3月2日上午,裝滿一車包裹,再仔細核對一遍后,吳義陽便出發了。這一車的包裹,要分別送到北中鎮內7個行政村的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而后一一通知村民收取。因地處山區,交通成本高,郵政是這里唯一的快遞公司。雖然村里都修通了公路,但一趟走完,還是要花整整7個半小時。
蓮花村電子商務站是距離太湖縣城最遠的一個站點,與湖北省英山縣交界。站點負責人王喜玲和吳義陽是20多年的朋友,在他的記憶里,吳義陽始終準時,“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包裹每天10時送到,就算只有一個包裹他也送來。”
自1999年成為郵政投遞員,從步行到騎自行車、摩托車,再到開面包車,吳義陽送郵件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保證快件當天送達,讓每個包裹都找到歸宿。
他為村民無償采購送貨
桐山郵路難行,最窄時僅容一輛小汽車通過,哪里有急轉彎要減速,哪里容易會車,吳義陽輕車熟路。
“老吳,吃過飯了嗎?”“吳師傅,上次謝謝你啊。”“路上慢點啊!”……隨吳義陽投遞包裹的一路上,記者驚奇發現,只要看到吳義陽的郵車,村民們無一例外,都熱情得朝他打招呼。一問才知道,除了給村民們投遞包裹,吳義陽還無償為村民采購物資,第二天送到村民手上。
車內的空調出風口處,夾著吳義陽的“采購清單”:將軍村一桶油、吳俊村兩袋米、三盒降壓藥……
每天跑7個村,在山路上行7個半小時,一般人都累趴了,吳義陽是怎么在完成投遞工作的同時還順帶給村民送物資呢?對于記者疑惑,吳義陽擺擺手說,“有感情了,舉手之勞,不礙事的。”
一路郵包一路情,這片土地上的男女老少幾乎和吳義陽成了朋友。誰家急需生活用品,給吳義陽打個電話、發個信息,第二天他準時送達。
群眾的眼是尺、心是秤。“他就是活雷鋒!”將軍村村民楊軍豎起大拇指,一個勁兒地稱贊吳義陽。
他放不下山里的期盼
“那時,投遞員是山里山外聯系的橋梁,每次來村里投信送報,收件人在家門口翹首以盼。打開信封,看到山外傳來的好消息,滿臉喜悅。”吳義陽告訴記者,兒時每每看到這個場景,他便加深了對這一職業的憧憬。
從事投遞員的23年里,吳義陽患上一身職業病,頸椎、脊椎嚴重受挫,妻子及家人勸他別干了,最好的朋友也曾以一年50萬的薪酬邀他去公司工作。
這么多年,吳義陽不是沒想過放棄。有一回他下決心要辭職了,晚上又一次接到村民讓捎藥的電話。那一夜,他輾轉難眠。第二天,看到吳義陽又一大早從床上爬起來,吳義陽的妻子知道他做出了選擇。
“投遞工作枯燥,年輕人耐不住寂寞。我走了,包裹誰送?村里人的東西誰帶?”吳義陽說,他還能干。
因工作表現突出,他于202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談及榮譽,吳義陽臉上看不出驕傲或興奮,反倒露出些許欣慰。“獲得這些榮譽后,兒子的變化很大。以前他很調皮,了解了我的工作后,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吳義陽說,這是觸及他內心最深處的地方,自己為孩子樹立了好榜樣。
23載光陰,51歲的吳義陽把青春獻給了大山深處的鄉郵路,見證了農村發展和蝶變。“榮譽屬于過去,我熱愛這份工作,我會一直沿著這條郵路走下去。這里是我的家,我舍不得,也放不下。”(記者 程呈 通訊員 汪瑩瑩 實習生 雷倩倩 文/圖)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