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陵縣家發鎮石峰村王村村民組的劉芳甫,1968年退伍回到家鄉。愛好文藝的他,發現家鄉的山場苗木資源豐富,不少干枯苗木可進行根雕創造。農閑時,劉芳甫在周邊荒山荒坡上尋覓無人問津的樹樁、樹根。對那些彎彎曲曲隨意生長、乍看無形、實則有味的樹根,反復端詳,仔細揣摩,根據其自然造型加工成各種根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年不辭辛勞、不畏艱難的尋搜,劉芳甫終于完成一組十二生肖的根雕作品,贏得了人們的嘖嘖稱贊。
“書法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瑰寶,何不將根雕與書法藝術有機結合起來,以‘根書’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心動不如行動,通過盡心尋找比對,劉芳甫終于找到了合適的樹根,創作了第一幅根書作品“中國心”。由此,他一發而不可收,先后創作了“中國人”“大中華”“和為貴”等多幅根書作品。如今,劉芳甫的家已經逐步成為一個微型的根雕博物館,成了年輕人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激發愛國熱情的教育場所,實現了一位老黨員以藝術表達愛國之情的紅色初心。
流逝的是歲月,不變的是初心。劉芳甫先后創作出多幅具有紀念意義的根書作品,以表達對黨的無限熱愛之情。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幅根書作品,曾有人出巨資購買,但卻被劉芳甫謝絕了。他卻將這幅傾注自己大量心血的根書作品,無償捐贈給李家發烈士紀念館,以表達對革命傳統教育暨愛國主義教育事業的大力關心與支持。
熱愛人民,對于劉芳甫來說,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體現在日常行為中。遇到下雪的天氣,他不顧年事已高,主動站出來清掃道路積雪,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積極參與勸導志愿服務。在村中巷子路修建時,他帶頭將紫薇等花木移走,率先拆除自家苗圃院墻,為村里公益事業提供鼎力支持。對于有不理解的村民,他主動上門做說服工作,確保工程順利推進。村中有位80多歲的五保供養戶張振中,逢年過節時,他都要送去粽子、粑粑等節日食品,噓寒問暖,讓老人感受到被人關懷的溫暖。對于遭遇困難的群眾,他更是熱情相助。有一個叫方軍的外地人在石峰村從事養殖業,由于資金周轉困難,劉芳甫便借給他1000多斤山芋,價值1200多元,約定到年底等他將羊賣了再還??墒?,天有不測風云。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之后,方軍放養的大部分小羊都被燒死,自己又生了一場病。得知這一情況后,劉芳甫找妻子商量,決定將家中用于過年僅有的3000元拿出來幫方軍渡過難關。方軍感動之余拿出一只羊腿執意要送給劉芳甫,卻被他婉言拒絕:“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看到群眾有了困難,不能坐視不管,理應伸手幫一把,我心里才安啊!”
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這是一個曾在部隊服過役、有著50多年黨齡、喜好根雕藝術的八旬老人劉芳甫,在入黨的那一刻立下的紅色初心。隨著歲月流逝,華發繁生,可初心始終堅守不渝,被村民稱頌為“心中有愛”的好黨員。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