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郝麗麗,46歲,中共黨員,2021年獲宿州市婦女聯合會“巾幗建功標兵”稱號;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辦2021年“陽光工程”優秀志愿者;2023年3月獲安徽省崗位學雷鋒標兵稱號。
人物寄語:作為一名文化志愿者,我將以不懈的努力和執著的追求,讓文化之光灑滿鄉村大地,讓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田,讓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溫暖就在身邊。
“腳步慢一點,跟上音樂節奏……”日前,記者來到泗縣文化館排練廳,只見舞蹈編導郝麗麗正在指導十幾名演員排練泗州戲歌舞節目《天女散花》。
“只有用心用情,才能呈現最完美的舞臺效果。”這是郝麗麗最常說的一句話。從事編導工作18年來,她懷揣著對群眾文化的熱愛,志愿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參與文化下鄉活動或指導基層文藝演出活動1000余場次,把文化活動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讓文明新風吹遍當地農家院。
在郝麗麗看來,只有取材于生活、來源于群眾,并且聲光、舞臺、道具等各種因素完美配合的作品才能打動人。每次送節目下鄉之前,郝麗麗都要提前十幾天實地考察,根據每個鎮(街道)、村的文化底蘊、產業發展等情況,“量身打造”當地人喜聞樂見的節目。她還動員當地草根藝人參與節目演出,激發了鄉村文藝愛好者的熱情,讓鄉親們感覺更加親切。在盛產草莓的墩集鎮演出時,郝麗麗把《草莓戀歌》作為開場歌曲,點燃了臺下觀眾的熱情;在中國山芋之鄉——大路口鎮,一首《金粉絲家》讓臺下掌聲連連。
在送文化的同時,郝麗麗也注重“種文化”。為壯大基層文藝隊伍,郝麗麗每到一地,就通過文化站“招兵買馬”,組建不同類型的文藝團隊。在她的張羅下,泗縣大莊鎮的鑼鼓隊、屏山鎮的嗩吶隊、長溝鎮的旗袍隊如雨后春筍般“拔節生長”,并常年活躍在舞臺上。她利用節假日時間,熱心輔導各鄉鎮的鄉村廣場舞大賽、曲藝大賽、鄉村春晚的編排等,積極培訓農村群眾文藝骨干和文藝愛好者,多年來先后舉辦各類培訓活動200余場次,培訓文藝骨干3000余人次,指導村級組建各類文藝隊伍200余支。
郝麗麗善于在各類文藝活動中發掘“好苗子”,并經常性地組織他們參與各類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使“好苗子”逐漸成長為“臺柱子”。在一次廣場舞大賽中,郝麗麗發現一名叫任海棠的文藝愛好者有跳舞天分,于是就手把手地指導她,并帶著她在舞臺上展身手,后來還讓任海棠參與舞蹈編排。現在任海棠已經能夠獨立編排舞蹈,成為農村文藝骨干。任海棠感嘆:“沒想到我一個鄉下農民今天也能編舞了,這多虧了郝老師的指導呀!”
為了創作更多精品,郝麗麗定期去省里、市里參加各類培訓班為自己“充電”,利用空閑時間琢磨舞蹈上的一招一式、歌曲里的抑揚頓挫、服裝上的款式色彩,在藝術上不斷精進。
“大運河泗縣段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就想著用文藝的形式來展現我們泗縣的這張歷史文化‘名片’。”談到舞蹈《運河畫卷》的創作思路時,郝麗麗說,大運河緩緩流淌,像一幅秀美的畫卷,我腦海中就閃現出身著飄逸長裙的舞者把運河“繡”出來的靈感。從構思到舞蹈編排完成,郝麗麗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節目搬上舞臺,打動了無數觀眾。2021年8月《運河畫卷》被評為安徽省廣場舞優秀作品。
近年來,郝麗麗扎根鄉村熱土,圍繞脫貧攻堅、文明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等主題,創作編導了一系列原創文藝精品節目,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促進了鄉風文明,為鄉村振興貢獻了文藝力量。“我要用歌聲和舞蹈展現新時代美好畫卷、新農村幸福生活。”郝麗麗說。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