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不棄照顧患病丈夫15年;丈夫去世后獨自一人撫育4個子女;28年如一日照顧婆婆……肥東縣八斗鎮大張社區雙廟組的居民高玉珍,用愛心與善行詮釋責任和擔當的感人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
1975年,21歲的高玉珍和24歲的張世嚴喜結連理,婚后生活幸福。沒過幾年,張世嚴患肺結核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高玉珍承擔了家庭所有的重擔。張世嚴34歲那年,又患上了糖尿病,瘦得皮包骨頭,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情越來越嚴重。每年農閑時,高玉珍送丈夫到醫院住院治療3個月。為節省開支,她舍不得租陪護床,困了就坐在椅子上、趴在丈夫床邊休息,還要為籌集醫藥費四處奔波。
1995年,經歷3次搶救的張世嚴,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將家庭的重任和3萬多元債務留給了高玉珍。望著尚未成年的孩子和71歲高齡的婆婆,面對高額債務,她將淚水咽在肚子里,沒日沒夜地干活,硬是活成了一個堅強的女漢子。
高玉珍每天早上3點多就起床,做好早飯、煮好豬食,然后下田干活,一直干到早上六七點鐘。干完農活后,擔任村婦女主任的她,還要到村委會去上班。盡管家事繁重,但她對待工作一絲不茍,用耐心細致的服務贏得了群眾的尊敬。
“天下難找到我家玉珍這樣的好媳婦。”99歲的婆婆滕發平,逢人就夸。
滕發平80多歲時患上了輕度老年癡呆,90多歲時已是大小便失禁,高玉珍每天都要定時幫她清洗身體、更換尿不濕。今年1月,高玉珍感染新冠,高燒中仍堅持給感染新冠的婆婆做飯、喂飯,定時測體溫、喂藥,讓婆婆順利康復。
高玉珍數十年如一日照顧婆婆,撐起一個家,深深感動和影響著子女們。如今,她的4個兒女都事業有成,在南京成立了多家公司。盡管工作繁忙,兒女們依舊每周都來看望母親,幫助母親照顧奶奶。
“我們這一帶的人都以她為榜樣。我母親今年96歲了,這么多年一直和我們子女生活在一起。現在我家四世同堂,都非常孝敬長輩。”73歲的村民胡成云說。
母子兩代人接力傳遞孝道,在當地傳為美談。如今,高玉珍的善行被村民們紛紛效仿。(許蓓蓓 彭紅玲)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