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逢二、七到北雙河,逢四、六、九到鳳群,逢三、五、十到松樹崗,逢八到雙豐社區……”這是長豐縣造甲鄉理發師崔衛興的日常工作表。
“農村老人多,出行不便,定期分片上門,更省事。”崔衛興告訴記者。
今年50歲的崔衛興,常年堅持為殘疾人、五保戶等特殊人群免費上門理發,每年近千人次受益。這一干就是30多年,鄉親們親切地稱他為“暖心剃頭匠”。
崔衛興幼時因病致下肢殘疾。性格堅毅的他,熱愛生活,自強不息。1991年,18歲的崔衛興利用在理發店做義工的機會學習理發手藝,學成后在社區開起了理發店。為了給一些殘疾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便利,他特意買了電動車,上門免費服務。
崔衛興專門買了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老人的姓名、住址和電話號碼,定期預約上門為他們理發。他的上門服務點,從附近村居逐漸擴展到周邊鄉鎮的村莊。
崔衛興的妻子也是殘疾人,沒有勞動能力,夫妻倆養育著兩個孩子,家庭生活一度十分困難。為了擺脫貧困,他學會了龍蝦養殖,還養了十幾只羊。
在一次殘疾人手工藝品義賣活動中,崔衛興看到手編工藝品很受青睞,便上網學習,買來原材料,不斷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的勤學苦練,他學會了這項技術,編出了精巧美觀的手工藝品,很受市場歡迎,為家庭增加了一份收入。
崔衛興通過勤勞的雙手實現致富的同時,還總想著幫助村里的鄉親們致富。
除了為部分群眾免費理發外,他還主動提出擔任村保潔員。“我們生活在這里,要為環境整潔貢獻一份力量。”崔衛興說。
如今,他還主動承擔造甲鄉部分區域的老年人助餐送餐工作,每天給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送餐。
“殘疾人不能自暴自棄,要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崔衛興說,“助人為樂,樂在其中!”(記者 許蓓蓓 通訊員 杜剛 劉平)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