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早上,池州市主城區池陽路上,吳正友拉開“老爺修車”店鋪的卷閘門,開始一天的工作。
“剎車不太靈,車子也需要上油了。”
“好嘞,我來檢查下。”
除了腳旁放著拐杖,吳正友看起來和其他維修工沒什么不同。只見他神情專注、動作嫻熟,不一會工夫,這輛自行車就恢復了“神采”。
“吳師傅雖然身體不便,但技術精湛,不僅修得好,收費還便宜。”顧客張樹五表揚道。
吳正友今年56歲,是貴池區馬衙街道金山村人,9歲那年因為車禍失去了左腿,在那段無助的歲月里,他常常在夜里哭泣。然而消沉之后,心中仍有一個聲音堅定地說:“一定要爭口氣,實現自力更生!”17歲時,吳正友對維修產生了興趣,跟隨師傅學習修理自行車。通過幾個月勤奮苦學,他基本掌握了自行車維修技能,在馬衙街上開了一間小店。
萬事開頭難。“很多人不相信一個殘疾人能把自行車維修好,就不來我這里維修。”吳正友告訴記者,對此,他用免費維修的辦法來招攬客人。憑借著精湛的修理技術和公道的價格,慢慢有了回頭客。
通過不停地學習、實踐,吳正友積累了豐富的維修經驗,將店鋪搬到了貴池區實驗小學旁邊,然后輾轉來到池陽路上。“那時候滿大街的自行車,從大橋、紅旗,到飛鴿、永久……”吳正友告訴記者,1995年至2008年是他生意的高峰時期,一天能有30多單,幾乎全天不休息。2010年,在市殘聯等部門的協調下,城區部分公共自行車的維修業務也優先提供給他。“在自己的努力和大伙的幫助下,那段時間我在城里買了房子,結了婚生了孩子。”
雖然荷包鼓了些,可吳正友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他經常為學生、殘疾人免費修車,為摩托車、自行車免費加氣。“在實驗小學附近開店時,一名學生的車壞了,身上又沒帶錢,我免費給他修好了。第二天這名學生的父親來還錢,一直拉著我的手感謝。”吳正友告訴記者,市、區殘聯和街坊鄰居的關心他都銘記于心,也想盡力為大家做點事。39年里,他免費維修的自行車就有上萬輛。
店鋪開門營業時間有限,但吳正友的服務卻沒有時間限制。無論是酷暑寒冬,還是凌晨半夜,顧客的車子壞了,只要一個電話,他及時到場。一個冬日夜里10時許,吳正友已經睡覺了,一名顧客致電說自行車在平天湖附近壞了。吳正友二話沒說,穿上衣服就趕了過去,坐在冰冷的地上修車,他凍得瑟瑟發抖。
由于腿部殘疾,吳正友修車要辛苦許多。“你看,我的拐杖既能拄、又能坐,還有‘剎車’呢,用處大得很!”吳正友笑道,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服輸,堅持下去,日子都會越過越好的。
記者注意到,當天上午只有兩個顧客來吳正友的店里修車。“如今,自行車越來越少了,一般一天只有五六名顧客。”吳正友說,他正在努力學習電動車維修知識,逐漸擴展業務。
“我的腿腳不方便,只能在這一小方天地里施展技術,但我沒有虛度光陰,能夠靠著這個維修店養活家人就已經很滿足了。”吳正友告訴記者,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正在讀高二的孩子能考上心儀的大學。(記者 徐婷 劉曉丹)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