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江淮暖新聞

汪錫熊:登云巷里的三代“義務郵差”

來源:安徽日報2023-10-20作者:

上午11點10分,家住休寧縣溪口鎮石田村登云巷96號的汪錫熊,像往常一樣,接過郵遞員送來的信件,戴頂草帽,挾著信件,匆匆出發。

已是初秋,這幾日仍是驕陽似火。

送的是幾份成績單,是村里在縣城讀書的孩子們的。穿街走巷,交給孩子或家人。一圈走下來,個把小時,回到家中,快12點了。老伴不在家,他一個人吃碗面條,中飯就算解決了。

對于75歲的汪錫熊來說,這一天再平常不過。這樣的“義務郵差”,他已經干了19年,而他們家祖孫三代接力延續了56年。

當選“中國好人”

今年6月21日,是汪錫熊永生難忘的日子。

那天,黃河之濱的河南省洛陽市,應天門遺址博物館人頭攢動。 “開城門,迎中國好人!”隨著一聲鏗鏘有力的號令,應天門緩緩打開。伴著孩子們的誦讀聲和陣陣擂鼓聲,他和位列2023年度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的49名特邀代表一起,踏過紅地毯,走出城門,受到最高迎賓禮節的尊崇褒獎。

汪錫熊被評為“誠實守信”類中國好人,事跡被概括為:“義務郵遞員”承襲父輩衣缽,19載郵政代辦重信守諾。

站在領獎臺上,他熱淚盈眶。

他的思緒飛越淮河、長江,飛到千里之外新安江畔的家鄉,想起去世多年的爺爺和父親。往事如煙,歷歷在目。

爺爺受托

時光回溯到1967年,那年,他只有19歲。

石田村隸屬古徽州六邑之一的皖南休寧縣。這里地處新安江源頭,明清時期,徽商眾多。徽商賈而好儒,誠信為本,崇文重教。“三間茅屋書聲響,放下扁擔考一場”,一縣出了19名狀元,被譽為“中國第一狀元縣”。

清清的率水河,環繞著千年古村石田。汪錫熊的家族,世居登云巷。登云巷,因明代出了舉人汪璪建登云門而得名,村人詩書傳家,小村子曾出過進士12人,舉人50多人,近40年更是走出了10名博士,是遠近聞名的書香村。助人為樂,信守承諾,是這里的優良鄉風。

汪錫熊爺爺汪蓉舫,是個商人,卻醉心讀書,儒雅有禮。因文化水平高,村人常請他代寫書信,他有求必應,分文不收。

家中長期訂報紙,郵遞員老蘇把報紙放到村頭小店,他自己去取,常有丟失現象。老蘇負責從溪口到陳霞、廻溪的郵政班線,來回30公里,靠的是兩條腿走,每天背著沉重的郵包,風里來雨里去,挺不容易的。

一日老蘇突然登門,向年逾花甲的汪蓉舫求助:“ 我們郵局放在小店的郵件常常丟失,村民意見不小。村民我認不全,時間又來不及,能否麻煩您幫忙將村里郵件送到村民手中?”

“純粹是義務勞動,沒有一分錢,可行?”老蘇帶著歉意補充道。

面對突然的請求,汪蓉舫心里猶豫。錢不是關鍵,重要的是,一旦答應,就要說到做到。石田村有1400多人,信件較多,每天送完至少要個把小時。

心里七上八下時,老伴說,“試試看吧,我支持你。”汪蓉舫有底了。

第二天,汪蓉舫一見到老蘇,就鄭重承諾:“您放心,我說到做到,不丟失一份郵件!”

這一承諾重千斤,影響了三代人!

從那以后,在石田村的大街小巷,總能見到老人奔波的身影。除了周末,無論是刮風下雨、高溫酷暑,還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他都及時把報紙、信件、電報、匯款單等一一送到每位村民手中。那時路況差,不少是泥路,村里走一圈,需要一個多小時,他毫無怨言。附近盈下、霞汊、何家等村子的郵件,有時也幫忙送,因為需要渡河,來回得2個多小時。

為此,他吃過不少苦頭。有次雪后送信,路面打滑,腳下趔趄,狠狠地摔一跤,眼鏡飛出很遠,他也在床上躺了好多天,信件就叫汪錫熊代送。

這一送,就是15年,從不間斷,從未丟過一封信。爺爺當年送信的情景,汪錫熊默默記在心里。

父親接力

“我老了,以后信件就交給你了,你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也算是我們家為鄉親們做點好事!” 在80歲壽宴上,汪蓉舫鄭重地吩咐兒子汪恒運。

“我一定認真完成任務,您放心。”汪恒運毅然接過重任。

那是1982年9月,在縣城工作的汪恒運提前退休,回到了家鄉石田村。

清瘦的汪恒運,每天在家等郵遞員上門,再轉送到村民手中。遇到匯款單、掛號信等重要郵件,主人外出不在家,他就幾次登門,親手交到對方手中才放心。

當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拂率水河。隨著經濟發展,交往頻繁,各類信件、報紙、包裹等日漸增多,還常有來自港臺地區及海外的尋親信件,由于年代久遠,信件的名字、地址等大多對不上,必須多方打聽。

汪恒運印象最深的,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位名叫朱鳳鳴的鄉人來信,想尋找他失散幾十年的舅舅。可他舅舅已搬離石田,這封信成了死信,在村委會一放就是三個多月。

汪恒運四處打聽朱鳳鳴舅舅的情況,后來得知他搬到30多里外的長豐村去了,便特地給朱鳳鳴寫信告知。一番周折后,朱鳳鳴和舅舅終聯系上了。后來,他回鄉探親時,還特意登門感謝汪恒運將“死”信救活。

村民汪永興說起另一樁事兒。2003年,汪恒運在一次送信路上,遇到一個外省流浪人員,衣衫襤褸,但看上去比較年輕,身體健康、好手好腳,就上前和他主動攀談起來,勸他振作。臨走前,送給他600元回家路費。那年輕人回家后,做人做事換了個模樣。9年后,特意回到石田村,登門感謝汪恒運老人當年的教導幫助之恩。聽說老人去世,年輕人趕到老人的墓前,大哭了一場。

汪恒運這一干,又是整整22年,風里來雨里去,不知走破了多少雙鞋。

孫子“續棒”

“80歲那年,你爺爺把義務郵差的擔子傳給了我,我如今也80歲了,力不從心了,就把擔子交給你了。”2004年,汪恒運80壽辰時,他像當年父親當年吩咐自己一樣,囑咐汪錫熊。

“我一定挑好這個擔子!”汪錫熊也像父親當年一樣,鄭重承諾。

汪錫熊家里有十多畝田地和茶園。身為黨員,他還擔任過村主任、村書記,要忙活的事兒比較多。他送信一般都是在中午或傍晚,騎自行車,相對快捷一些。遇到外出開會,他就叫妻子代送,決不讓郵件在家過夜。

2010年夏天,汪恒運病重。臨終前,他將汪錫熊叫到床前:“兒子,義務郵政代辦員這件事,從你祖父手上傳下來,一定要把這件事做好,不要辜負了鄉親們的信任。”汪錫熊眼含熱淚,鄭重答應。

汪恒運去世時,為老人送行的村民,將隊伍排成一條蜿蜒的長龍!

汪錫熊牢記父親的話,對送信之事,從不馬虎。退休后,他每天待在家中,很少外出,把送信當成了自己第一重要的事情。

85歲村民張春樹說:“汪錫熊家三代人,我都非常熟悉,他們家一貫樂善助人,在村里有口皆碑 。”

從1967到2023年,56年20000多天,郵遞員換了十幾個,汪錫熊祖孫三代“義務郵差”的工作一天沒有落下。看似尋常小事,細究卻感天動地,成了黃山大地上的一件美談。

祖孫三代,信守承諾,優良家風相傳,這與徽州當地淳樸的民風一脈相承。石田村所在的溪口鎮,是遠近聞名的好人鎮,好人好事蔚然成風,涌現了全國孝老敬親先進個人戴國斌,學雷鋒的典范、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吳金定,江淮最美志愿者丁順兆等。

如今,老伴去城里照顧女兒們的生活,汪錫熊一人默默地守候在登云巷的家中,堅守著三代人對村民的無聲承諾。“能為村民做點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他有著真誠而樸實的愿望。

流淌在汪錫熊一家骨髓中的家風傳承,就像是他身邊的率水河,一河清溪,澄澈滋潤,汩汩流淌。(汪紅興)


責任編輯:桑小紅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性欧美2| 又粗又大又硬又爽的免费视频 | 翁与小莹浴室欢爱51章|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免费|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欧美深夜福利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最近中文字幕mv手机免费高清| 厨房掀起馊子裙子挺进去视频| 高清中文字幕免费观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免费无码专区不卡 |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91麻豆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撞击着云韵的肉臀|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杨幂下面好紧好湿好爽| 免费h视频在线观看| 纯爱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jizz中文字幕|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乱倫视频| 日本tvvivodes人妖| 欧美日韩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在线电影| 西西人体www高清大胆视频|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日本免费网站视频www区|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91丨九色丨首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视频|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喷水女王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