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退休老黨員的故事,他有著山??善降膱讨?。
這位老人叫康恒堂,今年81歲,黨齡33年,是馬鞍山市花山區大北莊小區居民。退休后,他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義務為黨員群眾講黨課,一講就是18年。他懷揣著一顆永不褪色的紅心,詮釋了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黨史就是最好的中國故事,我想講好”
6月12日上午,康恒堂掐著點,下樓取了訂閱的《參考消息》《馬鞍山日報》等一沓子報紙。進門后,他從滿滿一箱子黨課筆記中找出最近的一本。隨后,老人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報紙,做著筆記,備著本月要上的黨課。
每天堅持讀報、學習、備課,這已成為康恒堂晚年生活的一部分。這一習慣從2005年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
康恒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廠里工作大半生,始終是“黨叫干啥就干啥”。他退休后,在家閑不住,主動找到社區黨委,希望可以繼續為群眾服務。于是,他擔任了原大北莊社區佳山坳黨支部書記。開展組織生活的過程中,他發現退休黨員的積極性不高,特別是上黨課,大家輪流讀一些書報,效果欠佳。他去搜集意見,發現相當一部分老黨員文化程度不高,覺得這種理論學習方式過于簡單和枯燥。
“黨史就是最好的中國故事,不如我用講故事的形式給大家上黨課?!笨岛闾卯a生了這個念頭。為此,他自掏腰包買了上千元的黨史、政治理論書籍,一筆一畫做好教案。拉著妻子孟慶華當聽眾,面對面試講,孟慶華給了他最大的肯定和鼓勵,“你想干,就要堅持干好,我覺得你一定能成!”
每月一次的“老康講黨課”開始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想講、要講的內容講出來、講得精彩,是康恒堂經常思考的問題。每次上課前,他都認真寫教案、反復去研磨,在課上深刻細致地講解,從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篳路藍縷講到建黨百年后的盛世輝煌;從硝煙里軍民抗戰的紅色歲月講到舉國抗疫的萬眾一心;從領袖的人民情懷講到群眾的衷心愛戴;從家國天下講到時事熱點……一個個艱苦樸素、動人心魄的故事讓大家感受到了信仰之力和奮斗之艱。
寒來暑往,康恒堂講授了300多場次的黨課,手寫教案100余萬字,受教育的黨員近萬人次?!袄峡抵v黨課”成為社區黨員門口的“加油站”、學習的“新陣地”,每月的黨史課堂座無虛席。
“因為信仰,共產黨員永遠年輕”
從兩鬢泛白到滿頭白發,康恒堂堅持在基層一線宣講黨的方針、政策。為更好地與聽眾面對面交流互動,他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脫稿講課。
在無數個晨昏,都能見到這位老人在窗前背誦的身影。上課時,康恒堂很少去看攤開的教案,這些內容已刻在他的腦海里。對課下提出的問題,他總盡力解答;對于不能當場解答的,他就帶回去研究。他說,“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一定要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對待黨史?!?/span>
黨員身份不是一陣子的堅持,而是一輩子的堅守??岛闾勉∈剡@一信條。中途,他有幾次險些放棄。2007年被確診為胃癌,做了胃切除手術,那次他邊吊水邊備課,手術后兩個月就又站上講堂。2018年再次確診腸癌,又動了一次手術。最讓他深受打擊的是,幾年前,撫養他長大的姐姐、姐夫,相伴大半生的妻子相繼去世,身心痛楚加上年事已高,這位老人感覺自己撐不住了。黨組織的同志們都勸他在家好好休息。他輾轉反側了好幾晚,想起了多年前備課時,妻子笑盈盈地坐在對面鼓勵他的話語,擦擦眼淚,決心將黨課繼續講下去。
“有人說我老了,我覺得我不老。因為信仰,共產黨員永遠年輕?!闭f出這句話,康恒堂眼里有光。現在,他堅持鍛煉身體、備課講課,感覺有使不完的勁兒。平日里,他堅持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巡查家園,看見亂扔垃圾、張貼小廣告等不文明行為及時制止;關愛青少年,主動擔當網吧義務監督員;平時勤儉節約,捐款兩千元,為小區環衛工人送上防暑降溫用品……“老康講黨課”也帶動了越來越多的退休、在職黨員掀起學黨史、當表率的熱潮,南湖社區的組織生活日益規范、有聲有色。
全省百姓學習之星,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市最美離退休黨員干部……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他認為自己只是黨的“好聲音”的“傳聲筒”,做的還遠遠不夠,“只要我還講得動,我會把黨史一直講下去。”老人堅定地說。(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孫弘敏)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