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公布的第八屆省道德模范名單中,許紅麗當選“誠實守信類”道德模范。獲知這一喜訊的她笑著說:“照顧我的‘孩子’是一位母親應盡的責任。”
在義安區董店初級中學的操場盡頭,一排頗具年代感的瓦房孤獨地聳立著。為了方便兩個“女兒”在鎮上讀書,許紅麗一家就租住在這里。走進里屋,兩個女孩就著一張書桌并排坐著,她們一個叫朱晴雨、一個叫姚貴娟,兩人是關系要好的同班同學,也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異姓姐妹。冬來夏往,歲月在這里留下了斑駁痕跡,也見證著這個特殊家庭的感人故事。
許紅麗來自農村,世代以種植白姜為生,家庭并不富裕。2012年,許紅麗讀幼兒園的女兒朱晴雨結識了同村同學姚貴娟,經常結伴回家吃飯玩耍。姚貴娟是一名孤兒,從小與爺爺相依為命。2015年,許紅麗將女兒送到鎮上讀小學,姚貴娟則每天由爺爺接送在村小讀書。當年8月底,年近八旬的姚爺爺找到許紅麗。老人眼角濕潤,慚愧地說道:“紅麗啊,我老了不中用了,每天接送照顧孩子真的吃不消,實在是沒辦法了,只能求到你,能不能把貴娟帶著一起照顧。”
面對突如其來的請求,許紅麗陷入了沉思,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再供養一個讀書的孩子,不僅是經濟跟不上,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但面對茫然無助的老人,許紅麗難以忍心拒絕,當晚就和丈夫商量要照顧姚貴娟,并征求了公婆的意見。在得到家人一致支持后,第二天清早,許紅麗夫妻騰出了一間房,不僅將姚貴娟接回了家,還把姚爺爺也接了過來。就這樣,兩個原本沒有血緣關系的家庭,因為一份善念走到了一起,組成了特殊的“五口之家”。
為了讓老人安心,許紅麗承諾無償照顧姚貴娟,直到她學業有成、成家立業。自此,善良的許紅麗多了一個“女兒”,而身世可憐的姚貴娟終于有了自己的“媽媽”。承諾就要負責。生活上,只要是晴雨有的,貴娟也都有,從衣服到學習用品,許紅麗總會買雙份。在學習上,許紅麗將姚貴娟從村小轉到鎮上,讓兩個女兒成為同班同學。
為了貼補家用,許紅麗的丈夫在農閑時就接一些木工活。有一次聽姚貴娟講喜歡上下鋪,他花了一周時間為兩個“女兒”打了一個雙層床,并特意將下鋪留給了姚貴娟。9年時間,原本又瘦又矮的姚貴娟已經比朱晴雨還要高,性格也越來越開朗。“貴娟現在比晴雨還黏人,放學一進家門就不停地喊媽媽。”最讓許紅麗欣慰的是,姚貴娟成績有了顯著提升。
“好媽媽”許紅麗的信義之舉,在當地傳為佳話,成為村民學習的榜樣。許紅麗也榮獲“銅陵好人”稱號,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安徽省“最美家庭”。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