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岳仁宣,淮南市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焦崗村村民,淮河大鼓書傳承人,入選安徽省首批。
人物寄語
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多創作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的好節目,以淮河大鼓的形式唱響鄉村文化。
“三月里好風光,全國人民喜洋洋;兩會精神順民意,代表們獻良策,說到咱們的心坎上;新質生產力,科技發展為導向,各行各業緊跟上……”3月26日,岳仁宣來到淮南市毛集實驗區臧巷村,唱起淮河大鼓,向村民宣傳今年全國兩會精神。
“俺們就喜歡聽這個味道!”臧巷村70多歲的村民倪秀德樂呵呵地對記者說,每逢聽說岳仁宣來到村里唱淮河大鼓,他都必到。
淮河大鼓書是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淮河兩岸流傳久遠,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72歲的岳仁宣打小便喜愛淮河大鼓書,高中畢業后拜師學藝、勤學苦練,逐步掌握了淮河大鼓的精髓。
“淮河大鼓是一種集說唱演評于一身的曲藝形式,鼓書唱詞合轍押韻,唱腔板式多樣,這種表演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深受淮河兩岸群眾的喜愛。”岳仁宣告訴記者,他白天創作、晚上練習,走到哪,唱到哪。
由于生活方式的變遷,淮河大鼓逐漸遠離人們的視野。但岳仁宣仍然堅守初心,到處觀摩學藝,努力使這門藝術融入新時代特色。岳仁宣坦言:“過去說唱的都是老詞,現在經常自己創作,跟著時代步伐,宣傳黨的好政策和身邊的好人好事。”
為了更好地弘揚淮河大鼓藝術,2016年,毛集實驗區曲藝家協會成立,岳仁宣被推選為會長。2019年,毛集實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淮河大鼓傳承基地”成立,岳仁宣帶領大家創作了30多個深受群眾喜愛的新作品,從黨史宣傳、反腐倡廉、脫貧攻堅,到移風易俗、美麗鄉村、安全生產,都是他的唱詞。
《書記“攔訪”》講述扶貧干部辛苦付出,讓懶漢變成致富能手,2019年作為淮南市唯一的曲藝節目,被選入安徽省戲曲孵化項目,并獲得安徽省第三屆群星獎。《一塊馬骨頭》講述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代表淮南參加第十屆安徽省曲藝節演出。“齊心協力共同奮斗把疫情消滅光,霧霾散去后得見陽光,祝祖國繁榮昌盛,人人都健康。” 2022年,岳仁宣參加黨員抗疫先鋒隊,自編自演淮河大鼓《齊心協力戰疫情》……
自2015年以來,岳仁宣開展公益演出100余場。他帶著淮河大鼓,在鄉鎮、社區唱黨的政策、鄉村振興,在敬老院唱歷史典故、好人好事,用老百姓愛聽的話,唱老百姓身邊的事,說老百姓生活的變化,深受大家伙兒歡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岳仁宣又積極創排新的曲目,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遞到千家萬戶。
從2021年春天開始,岳仁宣在毛集實驗區梁安小學開辦淮河大鼓少兒班,傳承非遺文化淮河大鼓知識。此后,岳仁宣每年都會從梁安小學五六年級學生中挑選出10余名孩子,傳承淮河大鼓。每個周六,岳仁宣都要來到學校,手把手教授技藝,如今已是初中生的石屹,依然在學員的隊伍中。
“老師講課有變化,形象生動我喜歡。書本知識很豐富,課外實踐不平凡……”在岳仁宣指導下,石屹的唱功日漸成熟。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