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兩會期間,安徽經濟總量跨上5萬億元新臺階在會場內外引發熱議。這一令外界刮目相看、極大振奮全省上下的新成就,是由諸多領域的亮眼成績支撐、匯聚而成,其中突出的一項就是2024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居工業大省第1位。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經濟大省,無不是工業大省。中國經濟的新一輪區域競合中,圍繞工業的“你追我趕”非常激烈。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工業大省中“奪冠”,高于全國整體增速3個百分點以上,這一成績含金量十足。可以說,沒有工業的進階,就沒有安徽經濟的進階。
多年來,安徽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持之以恒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先后在家電、建材、汽車等領域取得突破。特別是近年來,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與新型儲能等新興產業的聚鏈成群、集群成勢,深刻重塑了安徽經濟面貌,直接推動了安徽在全國范圍內的位勢之變、形象之變。
安徽過去的經濟增長,工業是主引擎;安徽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還需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工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要緊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加快“四鏈”融合、實數融合、兩業融合,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資源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
具體來說,對于煤電、鋼鐵、有色、建材等安徽工業的傳統基底,加快結構改造、綠色改造、技術改造、智能改造,推動“老樹發新芽”;對于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繼續運用好“科創+產業”“龍頭+配套”等行之有效的打法,精準招引更多具有引領作用的創新平臺、產業項目和頭部企業,持續做強做大,推動“樹林變森林”;對于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等未來產業,做好超前布局,培育發展生態,推動“小樹變大樹”。
今天的安徽,已經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工業大省的躍升。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明天的安徽,必將贏得更多“刮目相看”。
■ 汪國梁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