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抓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早在中央黨校2012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領導干部進黨校,最重要的是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提高理論素養。”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他再次指出:“怎么實現全黨思想、意志、行動的統一?最根本的就是用黨的基本理論武裝全黨。”從要求領導干部“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到強調“用黨的基本理論武裝全黨”,表明我們黨對理論武裝重要性的認識更加自覺、更加深刻,為不斷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學指導。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黨的基本理論是我們黨的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基本理論特別是領會好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能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用黨的基本理論武裝全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應有之義。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堅持以科學理論引領、用科學理論武裝,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根本保證。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在理論方面,共產黨人“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列寧高度重視黨的理論武裝,他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而革命的理論不會在工人中自發產生,只能由無產階級政黨從外面灌輸進去。用黨的基本理論武裝全黨,實現全黨思想、意志、行動的統一,進而教育人民、指導實踐,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偉大社會革命的重要前提。
用黨的基本理論武裝全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回顧黨的奮斗歷程可以發現,我們黨之所以能夠不斷歷經艱難困苦創造新的輝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干部的頭腦,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強大的戰斗力。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與中國共產黨的斗爭實踐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思想建黨的重大政治原則,要求從思想上政治上把黨的隊伍組織起來、武裝起來。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是一場以科學理論武裝為重點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實現了全黨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和行動上的一致,為奪取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思想政治基礎。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始終堅持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保證了全黨有效應對“趕考”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實踐告訴我們,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用黨的基本理論武裝全黨,是應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現實需要。“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黨的基本理論是統一全黨意志的“定盤星”、廓清思想迷霧的“指南針”、解決實際問題的“金鑰匙”。面對“兩個大局”加速演進并深度互動的時代背景,面對前進道路上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黨要繼續贏得偉大勝利,必須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旗幟鮮明講政治,團結一心干事業。“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廣大黨員干部只有全面學習領會黨的基本理論,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理想目標、路線原則等的認識,才能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在紛繁復雜的形勢變化中堅持正確方向;才能使全黨保持思想上的高度統一,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步調一致向前進。
用黨的基本理論武裝全黨,當前最根本的是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這要求我們在融會貫通黨的基本理論基礎上,緊跟黨的創新理論步伐學思想悟思想,不斷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從而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風險挑戰。要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統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觀點、科學體系,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不斷增進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緊迫問題,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成效自覺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推動事業發展的生動實踐,轉化為腳踏實地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