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輔相成,指事物間互相配合、互相輔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干部成長、深化改革、經濟制度、政治建設、組織建設等多個方面的“相輔相成”,對于領導干部正確認識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準確把握關鍵,提升工作質效,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強調,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敝匾晫W習、善于學習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中國共產黨在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建立,在持續的學習、思考和實踐中不斷壯大,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梢哉f,正是由于強烈的學習意識和求索精神,中國共產黨才能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斗力。當前國內國際形勢錯綜復雜,領導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少數”,必須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更加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實踐,保持理論和實踐上的先進性,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不斷開創改革和發展新局面。
2015年9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上強調,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改革必然要求開放,開放也必然要求改革。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改革和開放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能夠促進國內大循環高效暢通,推動形成國內統一大市場,并獲得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建立起適應國際市場的開放型體制機制,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同時,開放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問題和矛盾,需要通過系統性深層次改革來破解,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形成更好的國內國際環境,進而助推高水平開放。著眼中國式現代化新場景,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積極擴大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支持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2016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成就充分表明,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推動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各展所長、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016年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強調,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黨內政治文化是黨在長期政治實踐中形成的精神結晶,政治生活是教育管理監督黨員的重要形式,政治生態是涵養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土壤,三者內涵不同,卻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良好黨內政治生態取決于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而黨內政治生活又是形成黨內政治文化的基本途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指導,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構建起了健康的、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形成良好政治生態奠定了基礎。新形勢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要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充分發揮黨內政治文化對政治生態的涵養功能,堅持不懈、馳而不息、久久為功,促進黨的建設由“治污”向“清源”轉變、由“治標”向“治本”邁進,將建設黨內政治文化、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統一于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
2018年12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強調,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兩個方面,兩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2023年12月21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召開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強調,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兩個方面,兩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是民主和集中的辯證統一。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充分發揚民主,使各種意見、思想、情況得到充分反映,才能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實現正確的、有權威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邏輯歸宿,沒有正確的集中,就不能實現全黨統一意志,黨內民主或將流于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實的空談。自黨成立之日起,民主集中制在黨的自身建設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歷史已經證明,什么時候民主集中制堅持得好,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政治生態山清水秀,黨的事業就蓬勃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堅持和運用好民主集中制這個法寶,將民主集中制的優勢轉化為黨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組織優勢、工作優勢,不斷增強黨的生機活力,把全黨全社會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激發和凝聚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202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如何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世界性難題,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深刻指出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辯證統一關系,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這些成功實踐充分證明: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高水平保護是重要支撐,二者相輔相成、辯證統一。一方面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另一方面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使發展建立在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上,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