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熱點

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來源:人民日報2024-08-23作者:

作者:孫海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作為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起民族團結的磅礴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我們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

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自古以來,各族先民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歷經幾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對今日中國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秦國開啟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此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以中華文化的正統自居。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各民族優秀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相輝映和互鑒融通,夯實了中華文化自信的根基。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歷史上,農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源源不斷注入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近代以后,面對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國難,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自在到自覺的偉大轉變。這“四個共同”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鞏固過程的高度概括。在“四個共同”的視野下,才能清楚地看到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正確揭示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發展的客觀事實和必然邏輯,從而自覺抵制各種錯誤史觀的干擾。

樹牢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這一共同體理念表明,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交融匯聚、多元一體;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這一共同體理念奠定了社會整合的文化基礎,保障了各族群眾的共同利益,提供了彼此依存的情感紐帶,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戰勝苦難、化解危機、實現復興的內在支撐。要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

把握民族工作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民族工作創新發展,就是要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眾合法權益。”做好民族工作,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增進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異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共同性是主線和方向,差異性是要素和動力。要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的有機結合。要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要在實現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利益進程中實現好各民族具體利益。要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中華文化是各民族優秀文化的集大成,中華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要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這四對關系既講兩點論又講重點論,貫穿著做好民族工作的辯證法,要將其運用到民族工作的具體實踐中,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新征程上,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從以下方面著力:

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加強根本政治保證。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強民族地區基層政權建設,確保基層民族工作有效運轉,做到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到基層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層有人抓。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民族地區加快發展,要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動力、要活力,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找準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和水平,促進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眾,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更堅實物質基礎。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徹到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破除妨礙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推動各族群眾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奮斗。

堅持系統觀念,推動各項工作同向發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多方發力、同向發力,久久為功。要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建設,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堅持“兩個結合”,科學揭示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道理學理哲理,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理基礎。不斷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宣傳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鑄魂,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支撐。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推進各民族人口流動融居,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拓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創新傳播方式,豐富傳播內容,拓寬傳播渠道,提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傳播效能。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又硬又粗又长又爽免费看| 91嫩草视频在线观看| 好男人官网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棉袜足j吐奶视频| 亚洲欧美偷自乱图片| 男人操女人的网站|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被窝影院午夜无码国产| 日韩一级片免费| 亚洲伊人久久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野花社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131的美女午夜爱爱爽爽视频|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swag合集120部| 小娇乳H边走边欢1V1视频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 日本口工h全彩漫画大全| 久久成人综合网| 日韩精品第一页| 久旷成熟的岳的| 日韩经典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最近中文字幕2018|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欧美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99r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夜先锋av资源网站|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三级很黄试看120秒|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 久久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