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熱點

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力

來源:光明日報2024-10-22作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匯點,是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必須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持續深化綜合改革,優化科技創新機制,強化拔尖人才自主培養,加強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以強大的科技支撐力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提升科技支撐力,要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作為核心使命

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高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科技強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推進,科研范式發生深刻變革,迫切需要加強戰略引導和制度保障,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主動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持續改革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全面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要準確把握科技發展方向。圍繞國家重大需求以及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聚焦優勢領域,明確科研工作的目標、方向、定位,大力推動基礎研究,強化需求牽引下的應用基礎研究,凝練重大科學問題、工程難題、產業需求,為創新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

要推進有組織的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工作。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動態調整機制,壓實“學校—學科群—學院”三級學科建設責任,進一步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拓展服務面向,以學科、平臺、團隊一體化發展提升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應用驗證的全鏈條創新效能。

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融入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以地方和企業需求為牽引精準布局科研力量,以場景驅動重大科技攻關和創新突破,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能,推動實現學校與區域的高效對接、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匹配,讓更多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力地方和企業高質量發展。

要開展有組織的國際科技合作。主動服務國家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發揮好國際化平臺的引智引才作用,進一步拓展與國際高水平大學的合作項目,培育國際大科學計劃,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

提升科技支撐力,要把提高人才培養能力作為重要基礎

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是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根本大計。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人才培養的高地,要把培養國家急需人才擺到更加突出位置,以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的水平和質量作為著力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源源不斷地為強國建設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造就后備力量。

要以科教融匯推動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強化前沿成果在課堂教學和教材建設中的先導作用,發揮科技競賽在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培育中的驅動作用,突出科教協同平臺和高水平科研團隊在優質育人資源匯聚中的支撐作用,強化教育教學與科技創新雙向互動,有力支撐復合型人才高質量自主培養。

要以研究生分類培養提升高水平人才培養能力。遵循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規律,以創新成果為導向培養學術學位研究生,以實踐成果為導向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從優化培養方案、加強教材建設、健全培養機制、改革學位論文評價、建強導師隊伍等方面多維度推進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有效實現人才培養全鏈條、各環節的改革創新,系統健全高質量研究教育體系,真正讓高學歷人才成為高水平人才。

要以產教融合推進關鍵急需領域人才培養。創新中國特色卓越工程師自主培養體系,建設中國特色卓越工程師培養標準,積極構建校企雙主導育人共同體,強化培養要素再造,創新工學交替模式,形成與重大工程實踐緊耦合的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在創新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培養人才。

要以數智賦能人才培養范式改革。充分發揮人工智能這把“金鑰匙”的作用,培育人工智能教學生態,探索線上線下混合、課內課外融合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加快提升教師隊伍數字素養和教學能力,打造拔尖人才的知識圖譜、能力圖譜、素質圖譜,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提升科技支撐力,要把激發人才隊伍活力作為發展引擎

人才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必須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深刻認識人才在自主創新中的關鍵作用,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有著大師云集、人才薈萃的優勢,要把激發科技人才活力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加強人才投入,優化人才政策,構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機制,打造戰略人才蓄水池,讓科技創新有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要以科學家精神和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讓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和使命,以崇尚真理、敢為人先的精神文化引領創新發展,著力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引導人才將自身學術追求融入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偉大事業中,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凝聚起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

要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堅持精準引才、精心育才、精細用才、精考細核,完善人才選聘、培養、使用、激勵和評價機制,完善一流業績引領的綜合評價體系,分類分層構建“任務—考核—績效”的全鏈條考核激勵機制,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

要構建完備的人才梯次結構。突出領軍人才的關鍵作用,以關鍵崗位評聘為牽引,既“壓擔子”又“架梯子”,引導領軍人才在承擔重大任務、打造高能級平臺、突破關鍵技術問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走在前、作表率。突出加強青年人才培育,完善青年人才發展引導基金工作機制,以項目制培育人才,進行精準穩定的長周期支持,鼓勵人才坐住坐穩“冷板凳”,涵養潛心攻關的定力;同時引導青年人才到科技前沿、創新一線企業實習實踐,更好對接需求。

要鼓勵人才開展自由探索式研究和非共識創新研究。鼓勵開展高風險、高價值基礎研究,建立專家實名推薦的非共識項目篩選機制,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探索前沿交叉研究方向,培育新的學科增長極,有效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作者:王云鵬,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级淫片aaaa**毛片|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超碰|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国产免费怕怕免费视频观看|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 花季传媒app免费版网站下载安装|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激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视频你懂的|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91av国产精品| 成人高清毛片a| 亚洲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羞羞视频免费网站在线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6| 天天综合天天射| 一本加勒比hezyo东京re高清|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观看免费影院|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在| 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5555在线播放免费播放| 岳一夜被你要了六次|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爆乳少妇在办公室在线观看| 全黄裸片一29分钟免费真人版|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下载| 日韩午夜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美国艳星janacova| 国产91无套剧情在线播放| 五月婷婷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操狠狠操夜夜操| tube6xxxxxhd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