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理論--熱點

健全新型舉國體制 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來源:紅旗文稿2024-11-04作者:

作者:郭改英(洛陽師范學院黨委書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這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一、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重要意義

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是適應當前科技創新發展新形勢、強化科技創新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創新體系建設從點的突破向整體推進轉變的重要選擇,對建設科技強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要求??萍寂d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萍紕撔率菄H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科技實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只有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容應對重大風險挑戰,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提高科技創新的統籌能力和資源調配能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能夠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減少對外技術依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改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

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的依靠資源和勞動力投入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亟須通過科技創新來驅動經濟增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國家創新體系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發揮國家創新體系的強大政治引領力和組織動員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可以有效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推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催生新興產業和新經濟模式,占據全球產業鏈和技術鏈的制高點,提升我國經濟在全球的競爭力。

促進創新生態鏈共享共贏的關鍵因素。創新生態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是科技強國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創新生態系統,有助于讓中國在全球科技合作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為全球科技創新治理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推動全球科技創新共享共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有助于吸引和匯聚國際先進的科技人才、技術成果等創新要素,增強中國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中國在國際科技創新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打造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二、新型舉國體制在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上的重要作用

新型舉國體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以國家為主導,整合全國資源,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一種創新體制。新型舉國體制作為中國獨特的制度安排,源于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家治理模式,能夠集中資源、統籌力量解決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問題,在整合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構建協同攻關機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鮮明優勢。

整合資源,形成協同創新合力。優化資源配置是推動創新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合理配置資源是提高創新效率和成功率的基礎和保障。新型舉國體制的核心在于通過國家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將全國范圍內的創新資源進行整合,統籌協調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各類主體進行協同創新,從而形成強大的協同創新合力。這種資源集成效應,能夠顯著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使我國能夠在短時間內集中優勢資源,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國在“嫦娥探月工程”和“北斗導航系統”等重大科技項目中,通過舉國體制整合了全國范圍內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源,實現了資源的高效集成,成功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為提升國家科技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集中攻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只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在科技創新實踐中,許多關鍵核心技術往往涉及多學科、多領域,需要巨大的資源投入和長時間的研發積累,而這些恰恰是單個企業或科研機構難以獨立完成的。通過新型舉國體制,國家能夠集中力量進行科技攻關,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例如,我國整合國內多個科研單位和企業,成功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成為全球高鐵技術的領跑者。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還體現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上,在航空航天、量子通信、超級計算等領域,通過舉國體制持續加大投入,能夠保障技術研發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協調各方,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在新型舉國體制下,國家能夠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和組織協調,有力推動校政行企協同、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技術開發、再到產業化的完整創新鏈條。這種產學研一體化模式,使得科技成果能夠更快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家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推動了高校、科研院所與汽車制造企業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從電池研發、整車制造到市場推廣的全鏈條創新體系,使我國在這一新興產業領域迅速崛起,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發揮優勢,增強科技創新力量。新型舉國體制不僅僅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更是一種制度優勢,能夠有效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制度優勢。在新型舉國體制下,國家通過制定科技發展戰略和創新規劃,對科技創新的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確保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形成和發展。新型舉國體制通過制度創新,推動科技體制改革,更好發揮政府的組織服務作用、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企業的科學研究創新作用、高校的人才輸送保障作用,打破傳統的科研管理模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運行效率,釋放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注入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

應對挑戰,提升國際話語權??萍紕撔率菄H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當前,科技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國家間的科技競爭不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制度的競爭和話語權的爭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舉國體制通過整合國內國際創新資源、推動科技成果國際化應用,使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例如,在5G技術的開發和推廣過程中,通過整合國內多家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力量,快速推動5G技術的研發和商用化進程,使我國成為全球5G標準和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提升了我國在全球信息通信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三、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著力點

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在戰略規劃、管理體系、創新平臺、評價機制等維度同時發力、協同發力。

加強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明確創新戰略發展方向。新型舉國體制的有效運行,需要強有力的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必須堅持黨對科技創新的全面領導,加強科技創新事業頂層設計,強化統籌謀劃和總體布局。充分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確??萍紕撔碌膽鹇阅繕伺c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保持高度一致。通過制定詳細的科技發展規劃,明確重點發展的技術領域和關鍵科技任務。

優化資源配置與管理機制,提高創新資源利用效率。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避免資源的重復浪費和低效使用,是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基礎保障。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提高科技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建立健全科技資源的統籌協調機制,通過科技資源統一管理平臺,實現科技資源的共享與流動,促進不同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形成整體合力。針對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不同特點,分別制定不同的資源配置策略,確保基礎研究領域的長期投入和應用研究領域的高效產出。通過創新財政資金的投入方式,采用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鼓勵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和企業資金參與科技創新,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提高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

構建創新平臺與協同體系,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產學研深度融合是科技創新的關鍵之舉,也是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關鍵路徑。大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聯盟和產業技術創新平臺,使不同創新主體在統一的平臺上進行協同創新,分享創新資源和成果,減少技術創新的風險和成本。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制度創新,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健全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

推進體制完善與機制創新,促進科技成果應用轉化。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需要大力推進科技成果應用與轉化,提高科技創新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科技成果高水平創造、高效率轉化,要進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法規,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遇到的產權歸屬、利益分配等問題,激發創新主體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推動科研人員和企業積極參與科技成果的應用與轉化。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服務平臺,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提供包括技術評估、市場推廣、融資對接等全方位的服務,為科技成果的順利轉化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改革科技體制與評價體系,激發創新主體發展動力??萍俭w制改革是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關鍵環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激發創新主體發展動力。明確創新主體功能,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支撐作用,構建科技領軍企業主導,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效參與、互動協同的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在科研項目管理、科研經費使用、科研成果評價等方面,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減少行政干預,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不斷完善科技人才的培養體系,通過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大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為國家創新體系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加快戰略推進與合作研究,提升科技創新競爭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提升戰略安全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圍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體系,用好全球創新資源,借鑒全球科技創新的先進經驗,開展重大科技項目的國際合作研究。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創新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統籌區域創新與資源共享,構建協調發展創新格局。區域協調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優化的重點方略。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不僅取決于單個創新主體的表現,更取決于區域創新能力的協調發展。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強化科技與產業融合的廣度、深度和效能,提升協同創新能級。在經濟發達地區鼓勵創新主體進行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打造創新高地。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推動科技成果的引進和應用,促進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建立區域科技合作機制,促進區域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推動區域創新資源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综合网| 免费jizz在线播放视频高清版|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在线www中文在线| 日日摸夜夜搂人人要|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高贵娇妻被多p| 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官网|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热の无码热の有码热の综合| 国产又黄又爽视频|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日本试看60秒做受小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荐片app官网下载ios怎么下载|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激情自拍视频|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最近日本字幕免费高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 蜜桃成熟时1997在线看免费看 | 精品丝袜人妻久久久久久|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 av网站免费线看| 很污很黄能把下面看湿的文字| 久久黄色免费网站| 波多野结衣bt| 双手扶在浴缸边迎合着h| 久草视频在线网| 在线看欧美三级中文经典|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欧美中日韩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日本三级特黄在线观看| 亚洲va欧美va|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免费吃奶摸下激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