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會一課”制度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并強調“在黨內生活方面,一個是堅持、一個是加強、一個是創新”。近年來,潛山市黃鋪村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用好“三會一課”制度,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通過不懈努力,把從前“臟亂差”的困難村,建成了現在“綠富美”的明星村,村黨委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黃鋪村在2005年由分屬三個鄉鎮的三個村合并而成,并村之初,村干部之間相互不熟悉,人心不齊,黨員身份意識淡薄,看不出黨員樣子,決定的事項多數執行不了。對此,村黨委決定通過組織生活打開黨員干部心結,向“三會一課”要凝聚力、戰斗力。我們從黨小組開始,層層召開“民主生活會”,敞開心扉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之間有話當面說,相互點問題、指缺點,通過真刀真槍的思想交鋒,黨員的身份意識回來了、黨性觀念強起來了,心結打開了,干事也有目標、有勁頭了。這一制度一堅持就是19年,如今已經成為黃鋪村黨員、干部的一種自覺和習慣。黨員張國三有一次生病,黨小組開會未通知他,他找到村里提意見說:“參加會議既是黨員義務,也是權利,今后的會不能把我落下了。”
務實有效的組織生活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村黨委注重聚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和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開展“三會一課”,力求一次黨組織會議能夠解決1—2個具體問題,一堂黨課能夠講清一個道理、說服一幫人,讓“三會一課”成為黨員群眾參與決策、進行監督的大舞臺。我們召開黨員大會時,邀請村務監督委員會、項目理事會成員和村民代表參加;開組織生活會時,邀請敢講真話的黨員和村民代表參加評議;真正把“三會一課”與民主測評、評先評優結合起來。一次次會議推動解決一件件實事,村里面貌一天天變化,黃鋪村2005年并村時賬面負債149萬元,如今全村固定資產1.8億元、經營性資產6400萬元,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1000萬元,實現19年“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組、矛盾不上交”。
為了開好“三會一課”,村黨委注重因時制宜,不斷豐富“三會一課”內容,靈活創新“三會一課”形式,讓“三會一課”開展得既有“力度”也有“溫度”。有時把會議開到田間地頭、項目現場、農戶家中,或商議村里大事小情,或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讓群眾參與進來,黨員為群眾服務,群眾向黨員看齊,時時事事處處都能接受黨的教育。同時,村黨委還改變以往上黨課“書記唱主角、黨員當聽眾”的傳統模式,事先確定好主題,引導黨員上臺發言,變書記“一人講”為黨員“人人講”,讓黨課更接地氣、更聚人心。
人心齊,泰山移。“三會一課”制度的有力有效有味落實,深化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黃鋪實踐”的深刻內涵,成為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有力抓手,更增強了我們爭當鄉村全面振興“排頭兵”的信心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