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素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地理位置優越,同時坐擁醉翁亭、瑯琊山等名勝古跡,歐陽修在此留下不朽名篇《醉翁亭記》。而今,即便周邊有常州、鹽城等新能源產業發達地級市,滁州的光芒也無法被掩蓋。去年,滁州市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以光伏和儲能產業集群為抓手,串珠成鏈、聚沙成塔,加速推進光伏產業發展,滁州正嬗變成“光伏之都”。
“石英之鄉”,演繹追“光”故事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當很多人對鳳陽的印象還停留在農村改革發源地的時候,它已經憑借其“石英之鄉”的身份在短短數年間異軍突起,搭乘產業變革“東風”,迅速將光伏產業構建成支柱性產業。
“玻璃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石英砂,光伏玻璃更是對石英砂的品質有較高要求。鳳陽擁有目前全國儲量最多、品質最高的石英砂礦,完全可以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安徽福萊特產業園辦公室主任詹小偉告訴記者。詹小偉口中的“石英砂”,在光伏領域有著重要地位,光伏玻璃和光伏硅料等材料的生產都需要大量高品質的石英砂。而作為有名的“石英之鄉”,鳳陽豐富的石英砂資源覆蓋面積達80平方公里,遠景儲量在100億噸以上,儲量、品位和開采價值均居全國第一位。
2016年,國內光伏玻璃生產企業巨頭之一的福萊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落子鳳陽,成立安徽福萊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總投資200億元,成為首個來鳳陽投資的光伏玻璃巨頭。公司四期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項目一窯剛剛點火投產,五期項目正在推進中。“福萊特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超過8000人。”福萊特公司行政副主任張永杰說。
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和資源稟賦,眾多光伏玻璃頭部企業紛紛搶灘滁州布局鳳陽。“目前開發區有三大光伏玻璃生產企業,福萊特、亞瑪頓、南玻,日產光伏玻璃已超過了2.08萬噸,是全國光伏玻璃產能的1/4,已經是國內最重要的光伏玻璃生產基地。”鳳陽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劉軍義告訴記者。
不過,光伏玻璃只是光伏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而已,要想獲得更大的產值,還需要構建更完善的產業體系。為此,鳳陽圍繞主導產業,堅持以建鏈、補鏈、強鏈為重點,招引實力強、技術新、帶動能力強、品牌價值高的行業優質企業,推動光伏產業鏈逐步向著更高端、更完整的方向延伸。其中,光伏玻璃、光電玻璃、光伏電池及組件等企業更是鳳陽重點支持的對象。
“如意”環境,加速產業騰飛
同樣位于鳳陽經濟開發區的鳳陽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光伏電池組件的智能制造企業,也是安徽福萊特的客戶之一。“滁州有很多做光伏玻璃、光伏組件相關的企業,產業集聚可以降低我們的運營成本。”鳳陽正泰基地負責人李龍庭坦言,“當初基地落戶選址時去過很多城市,也接觸過不少地方政府,產業集聚效應正是我們企業最終選擇落戶鳳陽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該公司生產線一直處于滿產狀態,每天下線光伏電池340萬片。截至2023年底,公司一期項目的營業收入達9.62億元,目前二期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
在鳳陽經開區,許多企業不僅是鄰居,還是彼此的客戶。“這里的光伏產業鏈現在基本上是‘一條龍’,很多生產光伏組件的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詹小偉介紹說。
圍繞“打造全國光伏制造基地”這一目標,鳳陽縣錨定千億級產業鏈條,用活“基金招商、平臺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布局光伏全產業鏈,積極打造產業集群,緊盯行業龍頭招大引強。安徽福萊特、南玻等一批光伏玻璃龍頭企業在鳳陽的集聚發展,為正泰、矚日等光伏產業后端深加工企業的落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1至2023年,連續三年均有百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地、連續三年均有50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連續三年均有30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三年間,鳳陽經開區簽約億元以上項目逐年遞增,共計109個。在這些不斷增長的數據背后,優越的營商環境起到了保駕護航的關鍵作用。
“鳳陽正泰一期項目從開工建設到投產僅用時174天,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開工即投產的‘鳳陽速度’!”李龍庭感慨道。據劉軍義介紹,鳳陽經開區建立了重點項目調度機制,按月召開重點項目調度會,重點項目專人專班負責,確保具備條件即可開工。李龍庭舉例說:“當時在辦理相關手續以及許可證時,在專班的跟進下,一天就辦齊了多個手續。二期項目建設還實現了水通、電通、路通、通信通和場地平整‘四通一平’。”
為不斷優化為企服務機制,鳳陽持續打造“鳳如意”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圍繞項目招引、開工、建設、投產全周期提供幫扶幫辦,精準高效為企服務,推動以光伏為代表的“新三樣”產業加速騰飛。
聚鏈成群,打造“世界光伏之都”
走在天合儲能(滁州)有限公司長達450米長的廠房參觀通道,可以匆匆瞥見天合“芯”的“智”造過程。“我們采用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通過工業互聯網實現云計算、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數字技術能力使滁州基地具備全球領先的‘柔性智造’水平。”總經理張春濤介紹說。
作為滁州市光儲產業的明星項目之一,天合儲能之所以落戶滁州,看中的就是這里的產業鏈優勢。張春濤表示,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深入實施,滁州的區位優勢愈發凸顯,選擇在滁州投資便于同常州、上海基地更好地協同發展。而且,滁州產業優勢明顯,近年來搶抓雙碳機遇、搶灘布局,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有著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據了解,天合儲能滁州基地去年3月一期建設投產,如今一期12GWh儲能電芯項目已全部完工并具備Pack和系統集成生產能力,目前公司產品已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及地區。
中信渤海鋁業(滁州)有限公司也是滁州經開區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該公司配備先進的鑄造、型材擠壓、陽極氧化以及深加工人工智能自動化柔性生產線,產品廣泛應用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通信等眾多領域。通過這些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整合應用,把傳統的生產力轉變為更加智能、高效和環保的現代化生產體系,實現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雙提升。據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于秀汀介紹:“2023年,我們面向光伏組件頭部市場,與在滁客戶深入開展商務合作,全年完成發貨5.5萬噸,實現收入11.7億元。”
近年來,滁州經開區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在時代機遇中搶灘光伏產業賽道,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作為園區首位產業,圍繞“鏈”上招商、“鏈”上服務,激發“鏈”式集聚效應。隨著隆基樂葉、東方日升、天合等頭部企業紛紛落戶投資擴產,福斯特、瑞達、中信渤鋁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配套布局,已構建起從電池、組件、邊框、封裝膠膜直至下游光伏電站、儲能應用等日趨完整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條。
2023年,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9家落戶滁州,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產值1362億元,增長56%。隨著光儲產業的不斷壯大,滁州正向著“世界光伏之都”大步邁進。